而且不光是普通人,还有那些实企的老板,他们发现招不到工人了。
订单,产能,贸易,贷款,这些都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的,没有员工,就没法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产能,接下来的贸易订单什么的,都没有。
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是对陈烈他们的工作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就像当年老杨在轧钢厂的大干快上,要不是后面的人给他们擦屁股,就是上面的人给他们擦屁股,反正国家的经济不能在他们手中崩盘。
终于,那些大厂外企先顶不住了,直接包了一批大巴,在打工城市里开始招人,车接车送,去了隔离,先把厂子运转再说。
先招人,有了人才能有生产,保不住生产,一切都是白瞎。
前面有路,后面有车,有车就有辙,跟上就行,那些着急上火的小老板们,终于招到了员工,能正常的生产了,他们是真的承担不了任何一点点风险。
最高兴的是那种做门头生意的人,一旦封城,商铺都得关门,小城市的还好,离家近,房租便宜,损失不了多少。
大城市的就不一样了,他们付着高昂的房租,管着员工的人吃马嚼,每关一天门都是巨大的风险,他们是真的担不起风险!
学生也推迟了开学,没有去报到,网课也慢慢上线。
当然,这对于像陈蕊这样有教育条件的人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一些教育资源差一点的就等于玩完。
孩子们终于拿到了自己心心念的手机,至于学不学习,那些留守的老人们也看不懂,也不敢管。
陈烈的辞职报告没有被批,上面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人认真的看了他的建议,第三产业到现在也没发展出来。
房地产泡沫太大,软着陆的时候又遇到了意外,现在是一场烂摊子,需要他这个人才。
陈部长正式上任了,单位分了房子,他已经很久没回家了,每天都在开会讨论着,想找一个解决的办法。
现在糟的如一团乱麻,已经解不开了,只能找新的拐点了。
好在现在的难关还不是太大,大疫并没有怎么扩散,社会还在运转。
陈烈戴着眼镜,一直在翻着书看。
他已经尽力了,烂摊子不是个人能解决理清的,这是四十年的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能处理的。
他合上了书本,先这样吧,把眼前的困境先解决吧,社会先要运转,都在这个年代了,不能再让人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