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廉忙屁颠颠跟上去,见陛下坐在席上,顺手便去拿书案旁压着的书,于是忙将书房内常用的几盏灯都燃上,使得屋内恰是陛下看书时习惯的亮度。
见陛下专心在看看书,魏廉本不敢打扰,然而见天色已晚,遂又问晚食。
因今日在外面略多吃了些肉食,晏琛这会儿倒也不饿,只摆摆手,未叫传膳。
魏廉会意,忙退回去。
晏琛看的是阿璀先前给他的手稿,这卷记录农桑之事的大作,通篇有近十二万字,厚厚一叠,上面一字字都是阿璀亲笔。
阿璀的字无疑是极好的,然而其中内容却让人越深究越惊叹。
除却讲述了对种子处理和选种,到育种、良种培育,再到播种技术、轮作和间混套种,以及绿肥的使用、精耕细作的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详细描述之外,还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关于农业与牧业生产的经验、食品的有效加工与贮藏、还有部分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垦荒治荒的方法,甚至还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除此之外,这书中第一次提出桑蚕业与农业并重,这卷还未成书的手稿中,还详细介绍了苎麻、木棉、西瓜、甘蔗等作物的种植方法,并破除了“风土论”之说,尤其强调了人的主观行为对改造农业生产中所占得的作用。
晏琛将这厚厚一摞手稿仔细研读了一个多月,但只能说是粗粗读懂,其中许多东西若非实践,不可尽知。
饶是晏琛并不通晓农事,也知此等大作,稍加完善,必能传之于世。
看着纸上鸾翔凤翥的笔势,晏琛有片刻神思渺远,他看着藏锋间与自己落笔的习惯有几分相似,那许是自己给幼年时的阿璀开蒙时所影响到她至今的习惯,这是让他惊喜的小发现。
而阿璀这样小小的年纪,能有此等着作,其文才笔力不可能小觑。??
就在晏琛尚自沉迷于这卷手稿中时,外面魏廉忽然敲门进来,传禀道:“陛下,皇后殿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