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设立住棚节,是要以色列人记念他们的先祖在旷野漂流时,如何住在帐棚里(利二三:39-43),期望进入美地的安息。每个人都有一个帐棚,在这些帐棚中间,神有一个会幕,所以住棚节是记念神的故事。这指向主在设立祂的桌子时所说的话。祂告诉我们,要吃饼喝杯,为的是记念祂(路二二:19-20)。主的桌子是一个记念,正如住棚节是一个记念一样。
【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达林·乌克司会长 总会会长团第一咨理
如果我们审视其他方案,沉思它们会导致什么后果,就更有可能作出好的选择、好的决定。耶稣基督复兴的福音鼓励我们思考未来。它说明今生的目的和来生的实相,教导关于未来的伟大想法,指引我们今日的行动。相比之下,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只关心当下:今日挥霍、今日享乐、不思考未来的事。
我们若总是意识到未来的存在,当下和未来就会更加快乐。我们在作眼前的选择时,应该一直都要问:“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一、有所作为与毫无作为之间的选择
有些决定是在“有所作为”与“毫无作为”之间作选择。多年前,我在美国的一场支联会大会上,听到了一个有关这种选择的例子。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学校园,一群年轻的学生坐在草地上。演讲者描述这件事时说道,他们看着一只尾巴又长、又毛茸茸的可爱树松鼠,在一棵美丽的硬木树下玩耍。它有时在地上,有时绕着树干,爬上爬下。不过,这普通的一幕为什么吸引一群学生的注意呢?
有一只爱尔兰雪达犬,俯卧在附近的草地上,学生的注意对象是它,而它的目标是那只松鼠。每一次松鼠绕到树干后面,暂时消失在视线时,雪达犬就会悄悄地向前匐行一点点,然后又再次显出漫不经心的姿态。正是这一点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他们默不作声,一动也不动地盯着眼前即将发生的事,结局愈来愈显而易见。
最后,那只雪达犬靠得很近,一跃而起,咬住了松鼠。学生们发出一声惊呼,他们冲过去,将那只小动物从狗的嘴里拽出来,却为时已晚,松鼠已经死了。
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挥动一下手臂,或是大声叫喊,随时都可以对松鼠示以警告,但没有人这么做。他们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事态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结局。没有人问过:“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意料中的事情发生了,所有人都冲上前去阻止结局发生,但已为时太晚。除了懊悔痛哭,他们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