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还经常带着学徒们走进那广袤无垠、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山林间,他指着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问道:“你们看这树,它从一粒微不足道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靠的是什么?”学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头,一脸的茫然。方正微笑着说:“靠的是它内在的生命力,不断地扎根、生长。我们做人也是如此,要有坚定的内心,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要勇往直前,才能不断成长。”)
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正也格外注重培养学徒们的品德修养。(他发现一个富家子弟趾高气扬地欺负贫苦孩子,便毫不犹豫地把两人叫到一起,神情严肃地说:“我们虽身份有别,但心中的良知无差。欺负弱小,绝非君子所为。”在他的耐心教导下,富家子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向贫苦孩子诚恳地道了歉,两人从此摒弃前嫌,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随着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推移,学徒们在方正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下逐渐成长。(曾经那个连字都认不全的贫苦孩子,如今已经能够声情并茂、流利顺畅地背诵经典;那些曾经调皮捣蛋、无法无天的顽童也变得懂事乖巧,努力学习,不再惹是生非;而那些自傲自大、不可一世的富家子弟,也学会了谦逊待人、尊重他人,不再目中无人。)
然而,方正的教学之路并非一路平坦,毫无波折。(有些家长目光短浅,不理解他的教学方法,认为过于宽松,担心孩子在这里学无所成,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些当地的学者,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对他那独辟蹊径的心学理论提出质疑,认为不够正统,离经叛道。)
面对这些质疑和压力,方正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如同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的灯塔。(他邀请家长们来到学堂,亲自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经典,出口成章地讲述自己的见解,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品德和知识上取得的显着进步。对于那些学者的质疑,他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之展开激烈的辩论,用清晰明了的逻辑和深刻独到的见解阐述自己的心学理念,让那些原本心存偏见的学者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日子里,学堂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学徒们分成两组,就一个复杂深刻的道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言辞激烈而又不失风度。方正坐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们,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偶尔在关键处点拨几句,让辩论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辩论结束后,他走上讲台,总结道:“辩论不在于输赢,而在于让你们思考,让你们明白事理,让你们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