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生活。
只要能嫁进城,哪怕没有一分钱彩礼也不介意。
况且贾东旭还送了她一台昂贵的缝纫机。
那时的秦淮茹确实被感动了,所以尽管父母因没有彩礼而有些意见,
她还是决心嫁给贾东旭。
婚后,秦淮茹的父母希望能从她那里得到些帮助,
她也有这个意愿,但贾家的经济状况实在不好。
一家人勉强维持生活,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帮助娘家。
当然,考虑到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真正要帮衬一下娘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贾东旭总是强调家里生活艰难,将来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必须省钱积攒。
当时的秦淮茹在家里地位不高,家庭财务也不归她管。
秦淮茹深感贾家的确度日维艰,她本打算等贾家境况好转后再接济娘家。
所以面对娘家的要求,她假装不知,毕竟即使知道,也无力相助。
因为秦淮茹的态度,她的父母不仅对女婿贾东旭不满,对女儿秦淮茹也很失望,常常露出不悦之色。
这让秦淮茹感到非 ** 屈,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父母却不理解她的困境。
然而,当王卫国一提到这件事时,秦淮茹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被蒙蔽了。
丈夫贾东旭和婆婆一直叮嘱儿子要准备丰厚的彩礼和礼物去见岳父岳母,可当初他们迎娶秦淮茹时,根本没有彩礼,甚至连乡下常见的礼物也没准备多少。
显然,他们根本不介意岳父岳母的看法。
贾东旭曾解释说家里的钱都买了缝纫机,所以没有多余的钱。
秦淮茹当时信以为真,现在才明白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缝纫机完全不必买,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支付彩礼,买些必需品。
哪怕是几万元的彩礼,再加一些肉、蛋和布料,总共也不会超过三十万元。
如果不买缝纫机,这笔钱足够用了,还能剩下不少。
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娘家送点礼物,也不至于闹到现在的地步。
更何况,缝纫机是说给秦淮茹买的,她确实在用它赚钱,但所有的收入都上交了,她一分也没留下。
如果缝纫机真的为她买的,这些收入应该归她所有。
这样一来,秦淮茹在节假日的时候,可以提些东西去看望父母,还可以给他们带些城里难得一见的物品。
这样,她的父母会认为她嫁了个好人家,乡亲们也会刮目相看。
可遗憾的是,贾东旭和贾张氏根本不懂数这一套人情世故。
相反,他们总是精打细算,让秦淮茹和娘家得不到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