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亲卫低头应诺,谁都能看出来萧九尧有多紧张云昭月。
萧九尧在旁人面前总是冷峻威严,不怒自威,令人心生敬畏。
在自己面前就像是个啰嗦的小老头,总是唠唠叨叨地反复叮嘱着各种事情。
云昭月只觉得心头暖暖的。
看着云昭月上了马车,一行人离开后,萧就要转身回了文华殿处理政务。
谁懂啊,自从做了这个蜀王后,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好在手下这帮大臣还算懂事,没有哪个想不开非要来触霉头的。
萧九尧将张济和宁成也调了过来,他们也终于回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蜀地本自有一套政权架构,但萧九尧参考北方政权统一设立了六部。
后六部运转正常,又逐步设立了督察院这样的监察机构。
宁成顺利进入了户部任职户部侍郎。
他本就曾在户部任职,又加之在江县长期协理财权的卓越表现,对蜀地的财政状况,经济脉络以及民生需求早已熟稔于心。
如今在户部,他更是如鱼得水,迅速成为户部的中流砥柱。
张济这边回了翰林院,蜀地原本没有这个机构,萧九尧新设的。
这个世界的现状就是,知识只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萧九尧要打破他们这样的想法,并非开了智的百姓就会有不轨之心。
人心的善恶与走向,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他设立翰林院,旨在汇聚天下饱学之士,让他们在此潜心钻研学问,编纂典籍,培育后进,从而将知识的火种播撒至蜀地的每一个角落。
有些事情,一旦决定去做,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张济此前教学的崇文书院也被纳入了国子学。
崇文书院广纳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志于学,皆可入院聆听教诲。
崇文书院不仅传授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还注重引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如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药算术等,力求培养出能够为蜀地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张济和宁成站在那巍峨的宫城楼阁之下,望着眼前这一片在萧九尧治理下日渐繁荣的蜀地景象,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彼时萧九尧暗示两人皆有未来时,两人听来,多少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不过是美好的畅想罢了。
如今竟被萧九尧一步一步地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萧九尧继任以后,才发现刘定沉迷享乐,百废待兴,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来助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