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琪率领着 47 军以及 11、37 师等部马不停蹄地抵达了汉杰、迪瓦尼耶一线。他们迅速展开行动,投入到紧张的阵地建设中。
在这之前,魏迈德已经按照匡正琪的建议,调派了英军的一个工兵团抵达这里。同时,总督府也积极召集当地人参与其中。工兵团和当地人齐心协力,在沿线修筑起了坚固的地堡、壕沟、坦克隐蔽出击的暗道以及炮阵等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已经初见成效。
47 军等部抵达后,立即着手扩大纵深阵地,并根据自身部队的配置情况,进一步强化防御工事。他们精心布局,合理安排兵力,以确保防线的稳固。
与此同时,蒲正松带着 13、17 旅残部继续在沿途对德军进行袭扰。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与德军周旋,尽可能地拖延敌人的前进速度。然而,德军已经下定决心,果断放弃与蒲正松等残部的纠缠,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继续向前突进。他们气势汹汹,一心要突破汉杰、迪瓦尼耶,迅速挺进伊拉克腹地,实现其战略目标。
战火在汉杰、迪瓦尼耶一带迅速蔓延开来。这里河网交错,地形复杂,给双方的作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阻击部队凭借着合理的布局,成功地减缓了德军进攻的速度。
霍普纳果断下令,从各军中抽调掷弹兵与装甲步兵,与中国军队展开逐个阵地的激烈争夺。一时间,战场上枪声、炮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在纳杰夫,德军第 3 集团军和第 1 集团军顺利会合。隆美尔与霍普纳等德军高层将领进行了简短的会面,汉杰、迪瓦尼耶的战况也及时传到了他们手中。他们围坐在一起,展开周边地图,仔细研究着战局,商讨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双方指挥官都展现出了卓越的临机应对能力。匡正琪冷静地指挥着部队,根据战场形势不断调整战术,充分发挥中国军队的优势。而隆美尔和霍普纳也不甘示弱,他们密切配合,试图找到突破中国军队防线的方法。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倾尽全力,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就这样,一天一夜战斗下来,德军前进的不到15公里,第1坦克集团军损失了3000多优秀的掷弹兵与机械化步兵,近80辆坦克被摧毁。中国军也损失了近2000人,丢弃了不少阵地。但这样打下去,德军将失去锐势,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得不偿失。
隆美尔与霍普纳连夜策划,抽调出第5装甲军为主,加上第1坦克师和第17轻装甲师,共计7万兵力,从幼发拉底河东岸河道冲击平原南下,在次日一早,夺取了希纳菲耶,负责这里防御的英军一个轻装旅经过短暂抵抗后投降,将沿线道路开放给德军。
在巴格达,英军第 8 军和第 33 军继续保存实力,稍作抵抗后便慌忙撤退,他们甚至放弃了拥有坚固阵地的巴格达、马哈茂迪耶等地。给了北线德土联军快速南下机会。仅一天之内,德土联军便占领了卡尔巴拉、希拉等战略要地。先锋部队更是出现在加西姆,威胁到中国军的侧翼,第47军等部继续坚守汉杰、迪瓦尼耶一线已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