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河东送来的酒液实在太美,澄澈透明,宛如传说中的琼浆玉液,甚至推出三档,第一档帝流浆有价无市,只送皇家和各大世家家主,第二档月浮光限量二百坛,其余的梅香雪、碧落泉也各有滋味,很快便风靡晋阳。若是哪个世家子招待好友不用河东酒,甚至会叫人耻笑。
世家等了一年又一年,等到河东麦子熟了一茬又一茬,等到河东识字之人已过百五十,等到河东不断推出新品牌酒液搜刮自家银两,也没等到卓不群彻底撑不下去。
大同会也在扩张。
在识字之人更多后,卓不群终于动用起当年和造纸工艺一起要来的印刷匠,这些人这些年也没闲着,按着卓不群提出的要求搞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起初认字时卓不群抄了千字文和拼音,后来进一步学习则将新思想隐晦地编入古典圣贤的话中,例如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这些话虽然并不受世家推崇,但总不可能蹦出来说先贤是错的。
教学的温氏子弟一面感觉哪里不对,一面稀里糊涂教着。卓不群和梁希禾时不时就会去各处学堂转转,将心有迷茫的学子挑选出来,去汾阴进一步学习,暗中聚集了一大片新学者,这些人又慢慢出去或明或暗地传播思想。
在几个激进的学子串联下,农民们也成立了新的会社,叫做农会。
农会每年都会挑选有经验的老农推测天时,安排种地的轮次、品种,更重要的是监督各地有没有出现豪强地主死灰复燃。
正在河东一片欣欣向荣之时,晋阳的皇帝却是不太好了。
这些年卓不群没有回来,皇帝慢慢和世家达成了平衡,算是解决了内忧。
但内忧虽无,外患却有,还很严重。
北境的匈奴联合西北的戎狄一同南下了!
当年威慑北地的镇北侯蒋冠在皇帝死后便一蹶不振,为了表明自己从未有叛逆之心,在新皇登基时他便主动辞了将军一职,任凭新皇如何劝说也执意将兵符递了回去。
皇帝这几年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将领,可将帅哪是这么简单出现的。
草原联军来势汹汹,从九原郡雁门郡同时发起攻势,也不知边军究竟怎么回事,竟然让他们真的突破了防线,如今都快要跨越太原直攻晋阳了。
皇帝看着每日送来的急报,一日慌过一日。
百般无奈下,他还是想到了当年那个挽自己于水火的女人。
“快!快送信给阿卓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