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2 / 2)

李清歌,这位被誉为“青面女”的起义军首领,并非如太后所想的那般,只是贪图权势与地位。她心中所想的,其实是南方的百姓。她深知,北方的百姓生活安定,衣食无忧,自然不会轻易造反。而南方的百姓,却因为天灾人祸,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起义,是为了给这些百姓一个活命的机会,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摆脱贫困与苦难。

因此,她并没有急于北伐,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南方的治理与建设上。她深知,只有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才能真正地稳定南方,才能为将来的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她,也并没有称王称帝,而是将权力交给了百姓,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命运。

太后虽然不了解李清歌的真正想法,但她却看到了李清歌的行动与成果。她心中不禁对这位“青面女”产生了一丝敬佩与感慨。她明白,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而是那些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舞台上轮回不息的戏码,一幕幕荣耀与屈辱交织的悲喜剧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战乱频起,烽火连天,最终承受这一切苦难的,总是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他们如同风中的浮萍,随波逐流,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生。

李清歌,这位前世沉迷于书海,特别是金老爷子笔下武侠世界的女子,她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份对英雄的敬仰。在她的心中,那位名叫萧峰的英雄形象尤为高大。想当年,慕容博以权势富贵为饵,试图拉拢这位铁血男儿,而萧峰却义正辞严,他的声音如同山岳般坚定:“我忠于大辽,乃是为了保卫这片养育我的国土,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绝非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怎能为了区区私利,便杀人夺地,以这种卑劣的方式建功立业?”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流,洗涤着李清歌的心灵,让她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些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家破人亡的悲剧随处可见,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人们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安宁的日子,能够好好地休养生息。河边那些散落的白骨,曾经也是谁家闺中的梦中人,是谁心中温柔的牵挂。李清歌虽然没有萧峰那般侠义之骨,但每当她看到百姓陷入战乱,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痛楚。

再说说南方这些省份,虽然已经归入了李清歌的麾下,但暗流涌动,心怀鬼胎之人不在少数。李清歌深知,要想对外扩张,首先必须稳固内部,否则后院起火,自己都将自顾不暇。历史上的隋炀帝,对内横征暴敛,对外频繁征战,结果顾此失彼,国力耗尽,隋朝也随之灭亡。李清歌现在的处境与之相似,内部尚不稳定,外部还有清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扑。如果急功近利,盲目出兵,那么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很可能会毁于一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