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2 / 2)

在这场深宫风云中,皇后之怒与李清歌的筹谋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负,也将决定着他们各自的命运与未来。

深宫棋局:李清歌与乾隆的较量

一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如同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清廷的财政之上,给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在朝堂之上,大臣们却出奇地一致,认为这钱花得值。若能以此换来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避免战乱纷飞,百姓流离失所,那么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暂时缓解朝廷的困境。”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沉重,“虽然这样会让百姓受些苦,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咬咬牙,总能挺过去的。”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着下方的大臣们。他的面容略显苍老,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沉默片刻,最终缓缓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个提议。

然而,当话题转到李清歌提出的那三条要求时,乾隆皇帝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不悦。尤其是第三条——索要三希堂的书法,这更是让他难以接受。

三希堂,这是乾隆皇帝心中的一片圣地。它虽然只是紫禁城里最小的一间房间之一,但里面收藏的宝贝却是无价之宝。在古汉语里,“希”与“稀”同义,因此三希堂实际上就是收藏了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乾隆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最讲究风雅享受的一位,他收藏的名人字画数不胜数,每一件都是国宝级的。而能被他单独挑出来放在三希堂的,那绝对是宝贝中的宝贝,珍贵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三希堂里藏的,都是书法界的巅峰之作: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珣的《伯远帖》。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尤其是那《快雪时晴帖》,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但乾隆皇帝却在其上题了六十三处字,盖了一百七十多个印章,足见他对这些宝贝的珍爱程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