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2 / 2)

李清歌深知乾隆的担忧,但她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她认为科举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应该让学子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不是被束缚在八股文的枷锁里。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因此,她决定继续推行自己的科举制度,让大炎的学子们能够在自由的天空下翱翔。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陵的科举考试逐渐进入了高潮。学子们纷纷涌入考场,他们或紧张或兴奋,但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李清歌站在考场外,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她相信这些学子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乾隆则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官员们。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他既想保持大清的传统和稳定,又想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无法做出决断,只能默默地等待着考试的结果。

终于,科举考试的结果出来了。大炎的学子们纷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文章充满了新意和活力,让乾隆和所有的官员都眼前一亮。乾隆看着这些优秀的学子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没有让自己失望,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建了一个更加繁荣的国家。

在这一刻,乾隆的心情终于释然了。他明白了科举制度的意义并不在于束缚学子的思想,而在于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他决定接受大炎的科举制度,并将其推广到大清,让更多的学子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而李清歌也看着乾隆的转变,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她知道自己的父亲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用心良苦,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