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师徒二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石通急得直跳脚:“师父,别走啊!那曲子若能在音乐盒上循环播放,定能妙不可言……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苏油忙碌的身影上。他找来一个精致的圆筒,一根细长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紧紧系在圆筒上,另一端则系着一支洁白的粉笔。黑板前,他俨然成了一位引领知识的探险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索一个超纲而迷人的知识领域——等距螺旋。”苏油的声音充满激情,“想象一下,有一个点,它一边以恒定的速度向圆心靠近,一边又在绕着圆心匀速旋转。这样的运动轨迹,会勾勒出怎样一幅神奇的画卷呢?”
“为了直观地展现这一轨迹,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说着,苏油轻轻摇动圆筒,粉笔随着绳子的牵引,在黑板上缓缓勾勒出一条优雅的曲线,那正是等距螺旋的雏形。
“看,这就是等距螺旋,它就像是我们音乐中的变徵与变宫,虽不常出现在正统旋律之中,却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的听觉世界增添一抹不可复制的韵味。正如《沧海一声笑》中的变音,让整首曲子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在这一刻,音乐与数学,古典与西洋,似乎都找到了彼此间的共鸣,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知识画卷。
其实,我们不妨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假设有两个小家伙,它们各自以不变的速度奔跑,在某个神奇的交汇点上,它们的步伐不谋而合,保持着恒定的比例共舞。就像夜空中两颗恒星,虽然距离遥远,却以固定的比率旋转,彼此遥望,永不相遇又息息相关。
“嘿,咱们来个创意小实验吧!首先,找来一根柔韧的绳子,把它巧妙地缠绕在一个古铜色的圆筒上,就像是给圆筒披上了一袭神秘的螺旋外衣。
然后,咱们把这圆筒稳稳地钉在黑板这位沉默的老朋友身上。薇儿,你就像魔术师一样,轻盈地站上来,用你那五彩斑斓的粉笔,随着绳子的指引,在黑板上轻盈起舞,画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圆圈,记住哦,绳子要始终保持紧绷,就像琴弦等待着被弹奏。”
“瞧,大家快看!每当粉笔旋转一圈,它离那圆心的距离,不正好是圆筒的周长所丈量出的神秘距离吗?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轨迹吗?现在,让我们放飞想象力,这道轨迹在你们眼中,像什么?”
“它像雨后山林间悄悄探头的田螺,又似清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菟丝花,还宛如冬日里静静伫立的温度计,记录着温度的变化!”孩子们欢呼雀跃,想象力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