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智慧、神通以及慈悲之心都是无边无际的,他能够拯救所有众生。
只要你信仰佛法,尊重佛祖,即便身陷地狱,也能获得解脱。
这样伟大的功德与力量,你仅凭在人间积累的微薄功德,就想与佛祖相提并论?”
玄藏对此表示了轻蔑的态度。
他是佛祖的弟子,对佛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绝不容许任何人对佛祖有丝毫的不敬。
面对玄藏的话,清缘笑而不语,似乎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与对方争执。
转而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你说佛祖普度众生,那么那些不信佛的人,佛祖救还是不救?”
这个问题直指佛法的核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当然要救。
世人往往因无知而陷入蒙昧,不了解苦痛的本质,因此才不信奉神佛。
当以神通示现,引导他们,使他们得以脱离苦难,最终信奉佛法。”
玄藏的回答展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即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化人心。
但清缘并未止步于此,他进一步追问。
“如果妖魔也信奉佛祖,救还是不救?”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更为复杂的道德界限,即善恶之间的模糊地带。
“同样要救。
妖魔亦属众生之一,只要有归依之心,便具备了被教化的可能。”
玄藏的回答显示了佛教的包容性,认为所有生命都有获得救赎的机会。
接着,清缘提出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如果曾经为祸人间、屠杀无辜的妖魔,只要口中念诵佛祖之名,就能得到宽恕吗?”
这个问题直接挑战了因果报应的原则,质疑简单的忏悔能否洗刷过去的罪孽。
“只要能放下内心的恶意,放弃固有的执着,便可以获得宽恕。”
玄藏的回答强调了改过自新的重要性,表明了佛教对于悔改者的宽容态度。
但是,清缘紧跟着提出。
“那么,在这些妖魔放下屠刀之前,那些无辜受害的生命,难道就不是众生了吗?
为什么佛祖没有提前救他们?”
这个问题揭示了佛法实践中的矛盾之处,即如何平衡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去不幸的补偿。
“众生的命运由各自的业力决定,即使遭遇不幸,也是命中注定的劫数。
一旦离世,他们将根据生前的行为获得相应的果报。”
玄藏试图从宿命论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但显然未能完全说服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