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公司逐渐稳定发展的同时,国外分公司拓展之路却充满了重重困难。
首先,他们在市场调研方面就遭遇了难题。由于对国外市场的消费习惯、文化差异和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最初的调研报告存在诸多偏差。
“这和我们之前预期的完全不一样,之前的调研数据几乎都要重新来过。”负责市场调研的员工一脸苦恼地说道。
李逸鼓励道:“别灰心,这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第一道坎,重新深入调研,一定要拿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接着,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也频频碰壁。国外的企业对李逸公司的实力和品牌认知度不高,合作意向淡薄。
“他们对我们的方案似乎并不感兴趣,总是诸多挑剔。”负责商务拓展的林风无奈地说道。
姚明分析道:“这可能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和合作模式没有完全符合当地的商业习惯。”
同时,公司的产品在国外市场面临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认证要求。
“要达到这些标准,我们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墨风皱着眉头说道。
老张担忧地表示:“资金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而且改造期间可能会影响生产进度。”
不仅如此,国外的竞争对手对李逸公司的进入采取了激烈的抵制措施。他们通过价格战、技术封锁等手段,试图将李逸的公司挤出市场。
“这些竞争对手太狠了,我们的价格优势在他们面前几乎发挥不出来。”王青气愤地说道。
李逸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和他们硬拼,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在品牌推广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公司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的广告在当地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好像完全没有触达目标客户。”负责营销的墨风着急地说道。
李逸决定:“那我们就组建本地化的营销团队,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喜好。”
然而,组建本地化团队又遇到了人才招聘的困难。合适的人才稀缺,而且招聘成本高昂。
“符合要求的人才太难找了,而且他们的薪资要求都很高。”负责招聘的王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