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记录在案的饥荒大大小小,但唯独有一次饥荒被定义为灾害。
为了解决那次事件,首脑不得不做出封锁一大片区域的决定,将闹饥荒的区域从都市生态中分离出去,让其自己解决。
也就是那一次,奠定了整个味蕾达的后巷基调,“吃”成了味蕾达最深刻的文化符号。
封锁区域的驻民从一开始的为了粮食和别人大打出手,转到回归山野,捕猎任何能吃的野生动物,再到开始啃食一切吃着不苦的东西,无论它是不是真的能吃。
最终,当第一个饿昏头的人吃下了街边饿死骨上的腐肉后,一种新的“肉类”开始在这片已无人性残留的大地上流行。
在最开始,饥饿的人们还会因为腐肉那刺鼻的腥臭与来自基因的拒绝而干呕。
可是慢慢的,就像是身体适应了这种食物,再没有人会对送到嘴边的食物说不。
人性逐渐的丧失,直到所有的腐肉都已经吃干净了,连人性都已经磨灭的人们,开始探求那些新鲜的,还未变成“腐肉”的“肉”。
那些,还在活蹦乱跳的“肉”。
百特鳗就出生在饥荒刚刚发生的那个时代,当然,他那会儿还不叫这个名字。
他出生在一个种田的小村庄里,他的童年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在他的弟弟出生后,饥荒也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
前一年,种下的种子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芽,人们不知道怎么回事,靠家中余粮艰难度日,这一年倒也过去了。
第二年,那些抱着希望在去年播下的种子,无一例外,又一次全死在干涸的农田里。
他们甚至没有破土,它们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刨开土地,腐烂的种子死在田中,就像人们失望的那颗心一样。
村庄颗粒无收,所有人都难以过活,没人知道为什么种子无法发芽,他们只知道,今年之后,再也没有余粮可以供他们艰难度日了。
在地里的杂草也枯死之后,百特鳗的父亲丢下家人,决定跑到镇子外面找粮,为家人寻找食物去了。
百特鳗记得,父亲是带着希望离开的,但是,却再也没有回来。
这个村子已经没有能吃的东西了,家中也断粮三天了,年幼的百特鳗学着父亲的样子,也开始往外走,给弟弟和妈妈找东西吃。
但是他并不知道父亲口中的镇子外是什么,他只会往山里跑。
然后,百特鳗在山野里找到一个湖,一条突然出现在山里的湖,一个本不存在的湖。
这个湖的水是苦咸的。
百特鳗也管不了为什么这内陆湖是咸的,他只想在这湖里找能吃的东西,他在湖里游了很久,他惊喜的发现,湖里真的有还在动的东西。
长长的,黏糊糊的,有一张长满獠牙的大嘴,捕到的“鱼”很奇怪,这“鱼”甚至扭曲着身体要咬百特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