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25年的八月,公历一八二零年的10月3号,咱们这位绵宁兄,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时尚,也不够独特,于是乎,一拍大腿,决定给自己来个改名大行动!他不像那雍正爷,霸气侧漏,非得让兄弟们也跟着改,什么胤啊允啊的,搞得跟批量改名似的。绵宁兄可就低调多了,就自己悄咪咪地改了,改成啥呢?旻宁!嗯,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有文化底蕴的。
改完名儿,绵宁兄觉得还不过瘾,得,干脆再来个大的!他大步流星走到太和殿,那气场,简直了!然后,他就这么登基了,还给自己选了个挺有诗意的年号——道光。这下可好,从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得叫他道光爷了,道光元年,听起来就挺有历史感的吧!
嘉庆皇帝,那可是清朝入关后的“独行侠”,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老人家是第一位不在北京“谢幕”,而是在承德避暑山庄“杀青”的皇帝。这可给后继者旻宁,也就是咱们后来的道光爷,出了个难题。
旻宁呢,也因此成了承德避暑山庄的“首位接班人”。他一到任,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天天催着要回京。为啥?他心里那个忐忑啊,想着:“这朝廷不在京城,老百姓心里得多慌啊!宫里又没个主事儿的太后,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回去。
回去这事儿,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得准备啊!道路桥梁得拓宽加固,不然皇上和老爸的棺椁怎么过去?后勤供应得筹备,不然大队人马吃什么喝什么?警戒得布置,不然路上遇到个打劫的怎么办?杠夫还得训练,毕竟抬着皇上和棺椁,那可不是一般的活儿。
旻宁就跟大臣们开始“砍价”了:“咱们8月10号回京怎么样?”大臣们一听,差点没晕过去。经过一番“激烈谈判”,最后定为8月12号。这下可好,皇上不讲理,群臣们只能硬着头皮上,心里那个苦啊,别提了!
终于,嘉庆25年8月12号,嘉庆皇帝的“移动别墅”——也就是他的棺椁,从避暑山庄出发了。一路上,那可是浩浩荡荡,十天后,终于进了北京的安定门。虽然还在国丧期间,但旻宁也没闲着,每天守在尚书房的炉子旁,一边烤火一边守孝,那丧事啊,也就这么办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登基大典!旻宁心里那个美啊,想着:“终于轮到我上场了!”于是,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就这么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了。
嘉庆25年的8月27日,公历一八二零年的十月三,这天可是个大日子!紫禁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为啥?因为咱们的大清帝国要迎来入关后的第五次“换班仪式”,也就是登基大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