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黄帝内经百姓版> 第11章 (2)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解密身体平衡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2)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解密身体平衡之道(2 / 2)

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这句话意味着胃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它如同大海一样,汇聚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胃也是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的源头,为六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物质支持。

岐伯进一步解释说:“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我们摄入的食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酸、苦、甘、辛、咸),这些味道的食物进入胃后,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为精气并储存在胃中。这些精气进一步滋养五脏,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里的“气口”通常指的是寸口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腕处的脉搏。它属于太阴经脉的一部分,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变化。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来源于胃,因此当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其气血变化就会通过气口(寸口脉)反映出来。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这句话描述的是人体通过鼻子吸入的五种基本气味(臊、焦、香、腥、腐)会被心肺所接收并产生影响。这五种气味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状态和病理变化。例如,臊味可能与心火偏旺有关,焦味可能与肺热炽盛相联系,香味则可能反映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腥味往往与肾脏或水液代谢的异常有关,而腐味则可能预示着体内有湿热或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存在。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这句话则强调了心肺功能与鼻子通气功能的相互关联。当心肺出现病变时,这种病理状态会通过经络、气血等机制影响到鼻子的通气功能,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的出现。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的思想,也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综上所述,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人体通过鼻子吸入的气味与心肺功能的内在联系,还强调了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重要性——即通过观察和调理五官的变化来预防和诊断内脏的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鼻子和心肺健康,避免吸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和刺激性气味,从而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