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每?隔几公里就会有一栋蓝色的小房子。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在沙漠里呢?张平安他们好奇地去一探究竟。
一对五十多岁河南来的夫妇热情接待了张平安他们一行人。交谈得知,这些房子是沙漠公路养护道班。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流动沙漠,为防止流沙侵入和掩埋公路,公路两旁的防沙堤上种植了固沙的灌木绿化带。绿化带要存活必须人工灌溉,所以每隔4公里左右建有一个道班,一共有108个道班,每个道班配两人长期值守,定期从水井房发电抽水滴灌路边的灌木。
这对河南夫妇带张平安他们四处参观。轰轰的水井房隔壁就是他们的住房,空间狭小局促,一张铺着凉席的木床,一张简陋的桌子上放着电饭锅,电磁炉,桌下散落着几颗土豆。他们说他们都是公司签的临时工,3月来10月走,一年工作8个月,每人每月2000元工资。食物、饮用水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全靠公司定期送过来,费用从工资里扣。
″我们半年多没吃过肉了″,女的有些抱怨。
″为了多带点钱回家,给儿子们盖房啊″,男的无奈叹息。
后来张平安他们又拜访了一对陕西夫妇,男的原来是包工头,后来破产了流落在这里。在沙漠中生活的他们,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故事。他们的生活艰苦枯燥,夫妻俩人寂寞相依,默默守护着沙漠中唯一的绿色,守护着心中的那份希望。
张平安他们没有走完沙漠公路全程,向北走约了100公里后,向东拐入了一条小路,前方通往神秘的“中国沙漠第一村”——牙通古斯村,这是沙漠腹地深处的唯一的村落。沙漠公路修通以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村民购买生活用品,要骑着骆驼穿越沙漠,至少3天3夜才能到民丰县城。
通往村子的小路非常荒凉,路面堆满了黄沙,车子勉强能够通行。两旁是高高的沙丘,枯死的胡杨,没有一丝绿色。行驶了18公里,?过了检查站,便到了牙通古斯村。村子比想象的要好,笔直的柏油道路,两旁高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排排平房齐齐整整。村里非常安静,见不到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