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数字非遗庙会的热度不减反增。
"这组数据太惊人了!"何俊指着监控屏幕,"春节期间,已有五万名年轻人通过'云拜师'系统找到了传承人,其中不乏海外华人。"
王德明正在和他的新徒弟们开视频会议。那位研究微生物的教授带来了最新发现:"师父,我们在您的泡菜中发现了三种独特的益生菌,这可能是百年传承的关键!"
"有意思,"季雪分析着用户数据,"很多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都来拜师学艺,他们想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
就在这时,张明匆忙赶来:"出大事了!某些企业用AI复制了老字号的制作工艺,声称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我冷静思考:"他们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不在于标准化,而在于对细节的把控。何俊,启动'非遗智慧档案馆'。"
这是我们秘密开发的项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我们不仅记录了制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捕捉了老师傅们的经验判断。
"看这个,"何俊调出一组数据模型,"同样是腌制泡菜,根据天气、原料的差异,老师傅们会做出上百种微调。这种灵活性,是AI无法替代的。"
王德明点点头:"没错!做泡菜讲究'看天时、观菜性、把盐度',光靠数据可不行。"
季雪突然想到:"我们为什么不办一场'传统vs科技'的对决?让大家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匠心。"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大家赞同。很快,一场特别的直播活动开始了。舞台的一边是最先进的AI制作系统,另一边是王德明和他的徒弟们。
"有趣的是,"张明观察道,"AI确实能完美复制配方,但品尝者一致认为,老师傅做出来的更有'魂'。"
直播间的弹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