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彦筠的组员,除了那个不太懂人情世故的石副组长,其他的人倒出奇的好相处。起码研究员的文质彬彬和社恐的属性,让罗卢靖能感觉他们是一群很腼腆的知识分子。不像石副组长那个社交牛逼症,感觉他能和所有的人都说得上话,而且和任何人沟通毫无压力。
可是卢靖却发现,石副组长在他的组员面前就显得有些高深莫测。不和家属们主动打招呼,甚至不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快到吃饭的时候,他往位置上一坐,完全会照顾任何人。
姚彦筠偷偷对好奇的卢靖说他这是在装高冷,因为石副组长一直觉得他作为领导,必须要有领导的样子。必须要严厉才能让这些组员听他的话。他不能像姚彦筠一样,腼腆温柔。
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姚彦筠总是鼓励他们慢慢来,别着急。石副组长刚开始和姚彦筠搭档的时候两个人相处的并不好。姚彦筠是属于那种书呆子型的,他的直男思维注定他不会去细心的了解,这些人的心理活动。他对下属的要求也很简单,你可以慢慢来,你可以好好的想,你可认真的做。最后不管有没有成果,但是你起码是用了心的。
石副组长是这么要求他所有的组员的,你认真的想,想好了才能做。只要你动手了,你就得要完成这个实验?或者说你不能一次又一次无数次的去重复这个实验。而是要先想好了,有把握了,查阅了所有的资料了,你才能去动手。否则的话,你就是浪费的是国家的资源,全部人的心血。
在娄教授被查出来有问题,这组人员全部被审查完了之后,一直是石副组长负责临时带着他们的。在他的面前,所有的组员被迫表现的小心翼翼,一个比一个谨慎。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实验的成果压根就没办法达到突破的地步。所有的人都怕自己犯错,只敢在心里无数次的猜想,却没人敢付诸行动。所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越拖越慢,越谨慎效果反而越差。
到了姚彦筠接手之后,他开始鼓励所有的人,只要想到了就去做,别怕浪费,也别怕做错了。不会有人指责大家实验犯的错误,除非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要动手,不动手的实验在脑子里想,哪怕想了千遍也没办法得到证实。
这虚无缥缈的幻想是从何而来的成果呢?检验成果最好的方式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只要动手,就能加上脑子里突然爆发的灵感。说不定这项科研成果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虽然说这不一定是能发明创造新的技术,但绝对是实践出真知的。
开始石副组长还曾经公开和姚彦筠跳着脚吵架。可是随着实验的成果越来越多,姚彦筠要求组员们多动劳多动手的原则,得到了更多的,更好的实验成果。
石副组长终于觉得姚彦筠也许是对的,他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不在意自己做为前浪,被后浪推翻。但是他坚持在组员面前维持自己高冷的形象,一般情况之下都要端着他那上司的架子,压根不和这些组员做私下里的沟通。
但是他和姚彦筠的感情反而越来越好,他把姚彦筠当成了自己的知己,朋友。他每次都愿意找姚彦筠分享他的想法,而且因为姚彦筠也没有家属,他觉得两个人特别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