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的。”
在程意的提议下,雅步生辉开办了一个大食堂,厂里工人愿意在食堂吃饭的,五元钱一顿,都能在大食堂吃饭。
蓉城的皮鞋厂几乎都是没有食堂的,少数的小食堂,也只给管理人员和设计师、做样品鞋的人供应。
所以工人们要么在附近的苍蝇馆子解决一日三餐,要么就是回家做饭。
有了食堂之后,就节约了很多时间。
而且他们的食堂办的好,物美价廉,有隔壁工厂的人听说了,都想找关系进来吃。
但没有雅步生辉的厂牌,办不了饭卡,其余厂子的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说好了之后,王田友回家就去收拾行囊,当即就决定初八和程勤一家一起去蓉城打工。
除了王田友,村里还有个李大妈求着找工作,一同去程勤厂里打扫卫生。
李大妈是王田友的二嫂,两人一起在外也有个照应。
和远洋贸易公司签的订单交货日期就在2月底,距离交货时间只有十天,但却还有五千双鞋子没完成。
为了预留交货和处理瑕疵的时间,实际上用于赶工的时间大约只有七天。
刚开工,很多工人都还在老家,有些人要过了大年十五才会出来,厂里只返了二十套工人。
一套工人一天顶多做二十双,远不能完成任务。
只有让他们加班加点的做,一天做35双,才能勉强赶上交货日期。
有的人就觉得加加班,能够多做一些,多赚点钱是值得的。
过完年,大家兜里都没几个钱,就指望着开年这两个月赚点钱做生活费。
但也有人觉得,刚过完年,还不想上班,不想每天加班到那么晚。
时间不等人,程志远只能先每一套分着35双的料。
但事情总是有意外。
在得知厂里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便会赔付一大笔违约金之后,老徐起了不同的心思。
他拉着谢老六等人私下商议。
“咱们熬更守夜的做出鞋子,为老板赶工,老板赚那么多,不给我们多一分钱,我们干嘛那么拼命的干?”
“身体熬坏了,可不值得。”
谢老六道:“但我们拿的工价已经比外面高两块了呀?”
对于这个,谢老六很知足了。
更何况,作为同村人,他肯定得在最关键的时刻支持程勤。
老徐努努嘴:“切,什么啊,你出去看看,现在各个大厂都在赶工期,价格都提高了,雅步的工价在外面不能算最高的了。”
他有个老乡在千鹤厂,他们今年的工价就涨到1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