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的。”
刘靖容也没追问,笑道:
“我觉得你猜的不对,这场战争不会打那么久,可能很快就会结束。”
“为什么”刘泰山问道。
“嗯——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感觉不会打太久。”
刘泰山想着,可能以后的事会让刘靖容失望,刘泰山道:
“你太乐观了,这样不好。”
“难道应该悲观吗?”刘靖容不解道。
“要是太理想化了,现实带来的落差感会使人挫败,与其这样,我觉得不如悲观一点。”刘泰山解释道。
刘靖容似有所悟,点了点头。
两人吃了饭,刘靖容把饭盒又收入布袋里,嘱咐刘泰山好好休息,就转身出了门。
刘泰山闲来无事,重新拿起那张寻人启事,看着上面的内容,觉得哪里怪怪的,于是在网上搜索起了李永宁,发现网上有关于此人的资料,资料显示,李永宁是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专家,几十年来一直潜心于基本粒子的研究,两年前他做了一个光子对撞实验,即将两个高能光子相互对撞,继而产生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在这个过程中,他意外发现有轻微的能量损失。
刘泰山知道在物理学领域,有个能量守恒的概念,如果能量不守恒,必然是有未被观测到的物质或者能量损失。
当时李永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接连又做了多次的对撞实验,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观察,实验过后产生的物质能量总和都和计算结果有出入。
后来,李永宁放弃了用常规显微镜观测的方法,转而用热成像仪来拍摄实验过程,这一观测方式的转变,使他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电子碰撞过程中,居然产生了一个跟光子外形一致的微观粒子,这种粒子无法被肉眼直接观测到,在热成像仪的拍摄下,它们就像是肥皂泡一般,四处地游荡着。
李永宁把实验结果发布在了北元市科学杂志上,很快引起了国内科学界的震动,一年后,这种微观粒子被命名为“反光子”。
之所以被称为反光子,是因为它具有跟光子相反的一些性质,诸如光子本身就是传播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可反光子却不参与电磁力的传播过程,也不受电磁力的约束。
“反光子,反光子……”
刘泰山嘴边一直念叨着这个陌生的词汇,他对物理一窍不通,只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它的粒子形态被称为是光量子,也就是光子,而这个反光子似乎就有点玄之又玄。
光起码是现实世界存在的现象,眼睛之所以能见物,就是因为光的反射造成的,而这个反光子,很显然,在现实生活里,根本没法被直接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