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情形。
徐云忽然笑了,笑的很开心:
“真好.......”
一个小时后。
徐云再次回到了光环空间里。
他的目光在金色的1100上停留了一会儿,伸手点向了第二个光球。
啵~
又是一道泡泡破碎的声音。
光球化成粒子束,在他面前形成了一个熟悉的......
金蛋。
很明显。
第二个奖励并没那么特殊,是个上次就见过的彩蛋。
1665副本中的彩蛋可是让他惊喜了好一阵子,不知道这次的彩蛋会是什么样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根据光环的特性来说。
无论副本的平行世界发生多大变动,现实世界已经发生的历史线似乎都不会得到太大反馈。
毕竟彩蛋之所以叫彩蛋,正是因为它在‘体量’上的不起眼。
只是自己在1100副本中接触了不少人,另外也搞出了不少东西,也不知道其中哪个会成为彩蛋?
徐云抱着期待的心情一挥手,彩蛋自然消失。
接着他又点向了第三个光球。
继相册和彩蛋之后,这又会是个什么奖励呢?
又是一声清脆的‘啵’。
几秒钟后。
一张古朴的纸片飘到了徐云手中。
徐云下意识的捏了捏。
这张纸片的硬度要比当初小牛的思维卡低很多,看起来应该不是思维卡的道具。
果不其然。
当徐云将它翻面后,一大行数学公式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4d/b2=4(√(d1d2))2/[2d0]2=√(d1d2)/[d0]=(1-η2)≤1.......
{qjik}k(z/t)=∑(jik=s)n(jik=q)(xi)(wj)(rk);(j=0,1,2,3…;i=0,1,2,3…;k=0,1,2,3…)
{qjik}k(z/t)=[ xak(z±s±n±p),xbk(z±s±n±p),…,xpk(z±s±n±p),…}∈{dh}k(z±s±n±p).......
(1-ηf2)(z±3)=[{k(z±3)√d}/{r}]k(z±m±n±3)=∑(ji=3)(ηa+ηb+ηc)k(z±n±3);
(1-η2)(z±(n=5)±3):(k(z±3)√120)k/[(1/3)k(8+5+3)]k(z±1)≤1(z±(n=5)±3);
w(x)=(1-η[xy]2)k(z±s±n±p)/t{0,2}k(z±s±n±p)/t{w(x0)}k(z±s±n±p)/t...........
最后的一个公式...或者说一个数值为:
le(sx)(z/t)=[∑(1/c(±s±p)-1{nxi-1}]-1=n(1-x(p) p-s)-1。
看着这张纸片,徐云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是....正则化组合系数和解析延拓?”
“还有无限多层次的对称与不对称曲线曲面的圆对数与拓扑?”
“这是要干什么?”
虽然由于时间匆忙,他暂时还没法理解这张纸片上究竟写的是什么。
但从(jik=q)(xi)(wj)(rk)这点不难看出,最后的le(sx)(z/t)应该是一个比值。
但光知道比值这两个字还不够,甚至可以直白点说,只知道此致压根没多大意义。
例如黄金分割是比值,飞机的展弦比也是比值,圆周率还是比值。
但它们应用的领域截然不同,创造出的价值也差距明显。
可是......
光球中冒出来的除了这张纸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连理应出现的光幕也消失不见了。
徐云默默将这张纸片收起,打算回归现实后好好研究一番。
接着他将目光转回到面前,点开了第四个光球。
啵~
随着光球的破裂,内中并没有冒出阿森纳的队标,而是出现了一座铜制的大鼎。
这座大鼎起初只有可乐罐大小,但很快开始变大。
等到最后,高度已然接近了六米。
又过了几秒钟。
这座大鼎陡然在空中炸裂开来。
“卧槽!”
毫无防备之下,徐云的第一反应便双手护头,但很快,他便发现自己身上压根就没有传来物体砸落的触感。
他一脸茫然的放下手,发现整处空间中已经见不到任何大鼎的影子,仿佛它从未出现过一般。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光幕:
【恭喜面壁者获得史诗级奖励:国运+1】。
徐云眼中的疑惑更深了:
“国运?”
这又是什么?
而就在他暂时无法接触的外界。
几乎同一时间。
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全国各地都忽然飘起了一阵小雨。
照理来说。
冬季的雨往往带着湿冷,砸在人的脸上会透着刺骨的冰寒,让人感觉极其不适。
但这场雨却不同。
它似雾非雾,似线非线,似有形又无形,带着一股沁入人心的暖意……
另外,这场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前后不过五分钟左右。
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雨便停了。
随着这阵细雨的洒落。
神州大地上。
某些不为人知的变化也在随之悄然发生。
中科大。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科大同辐虽然没有高能对撞的相关设备。
但实际上。
除了对撞点的大型探测器和真空束流管外,可以认为其它设备与对撞机几乎一致。
这一设备加速后的电子能量最高为800mev,也就是刚到gev量级,因此同辐也经常承担一些加速测量。
今日今日。
科大物理学院的赵政国院士,便在率队进行着Λ超子横向极化的衰变测量。
众所周知。
Λ超子是质量最小的超子。
它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宇宙线实验中被发现,因质量比核子重而得名。
1956年,李老和杨老提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建议通过研究超子的衰变检验他们的想法。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