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清话事人> 第454章 儒生的“阴谋”,和李郁的“阳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4章 儒生的“阴谋”,和李郁的“阳谋”(2 / 2)

粮价降,民心就涨。

老广,绝大部分是日子人。

老广的一大明显特征不热衷于正治,更在意实惠。

……

李郁坐镇广州,一份份旨意飞向已占领的各州县。

新上任的文官们自然不敢怠慢,全力执行。

凡是占领区之县城,军队前脚进城,文官后脚就进驻挂起牌子。

但是,

各府衙以及更高的省里衙署8成空缺,虚位以待。

表现卓异者就有机会快人一步,进入府里乃至省里。

像这种“坑多萝卜少”的情况,几百年才得一遇,属于开国初期特有现象。

……

凡是在早期追随帝国战车的人,只需稍有能力,再适度展现忠心,仕途都能青云直上。

甭提什么资历、门槛、经验、出身。

新朝选官的规章还没诞生呢,御史言官更没个鬼影。

待帝国进入稳定期后就不一样了。

所有的坑里都蹲着萝卜~

稳定期再往后,就是倦怠期。

萝卜泛滥、萝卜开会、萝卜荟萃。

即使你是科举三甲,煌煌正途,想谋求一个实职知县都殊为不易。

更别提,知县往上走了。

每前进一步都好比五关斩六将。

要满足无数条硬性要求,还得有贵人赏识提携。7成的知县最终还是以知县身份致仕。

……

如今,

主动投奔吴廷的南方读书人越来越多。

他们看着那些科举的失意者们,摇身一变成了“百里侯”,威风八面,前途无量。

嫉妒的抓心挠肝,两眼血红。

许多人也想通了——“搁置争议,共同进步”。

先不谈儒学,也不谈孔孟。

陛下考什么,我就学什么,只求尽快上车,快快做官。

打不过,就先加入嘛。

……

借用一下几百年后的网络体,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

“如果你觉得吴国不好,那你不应该嫌弃他、抱怨他。而是应该主动加入他、建设他。”

我儒灵活,尤擅自我说服。

这些人自我安慰:

待以后,

众正盈朝,正气冲云霄~

就可以慢慢劝谏圣天子,改一改“商贾脾气”,稍微尊重一下大家的“儒学”信卯。

不管怎么说,

大吴远胜大清嘛。

……

当然,

成年人都知道,

有的事能做,不能说。

所以,

大家嘴上先不要讲,待将来时机成熟,狠狠摁着陛下的龙头喝孔圣的洗脚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