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不出世,命世之才,未免有些夸张了吧。”彭羕闻言不喜,这两个词他觉得用在刘璋身上更为妥当,曹操一个阉宦的后人,怎能用这样两个词语。
荀攸也不恼,他坦言道:“曹操虽是阉宦之后,但不可以等闲视之,昔日许劭有言,言曹操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月旦评许子将的眼光,当是不会看错……且我叔文若的眼光,攸一向是信服的,曹操固乃一非常人也。”
荀彧眼光是不错,可惜还是不够好,刘璋不着意的摇了摇头,荀彧看中的曹操是比袁绍优秀,历史上也成功的将袁绍击败了,灭了袁氏的天子梦,可荀彧想让功成名就的曹操做周公,却是没料到曹操是想做魏王,乃至魏帝。
不过这里也怪不得曹操,曹操年轻时或许真的是大汉忠臣,是一个梦想做大汉征西将军的少年,可等曹操横扫北方,功盖天下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由不得曹操了,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的:‘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曹操虽是号称奸雄,但文章中自有一股率真之气,生动、新鲜而富有个性,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他是害怕放弃兵权后,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只怕是要为人所害,所以还不能放弃权力,以博谦退之美名,他宁愿放弃虚名而不去身处实祸。
‘功高盖主,如何能退的下来。’刘璋为曹操感到惋惜,正可谓造化弄人,原本想成为征西将军的少年,最后成了奸雄的代名词,更是因为所作之事过于传奇,超越了前辈,出现了‘操莽之志’一词,让篡灭西汉的王莽都平白低了一头。
这里或许因为曹操心中多少还有一点忠于大汉的心,故而没有在生前篡汉,去享受一把皇帝的荣耀,如襄樊之战后群臣劝进,曹操也只是道了一句:‘如果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足矣。’放弃了就在眼前的皇位。
“攸敢断言,来日与明公争雄者,或许未必是河北袁绍,恐将是兖州曹操。”荀攸见彭羕面色犹是不信,他意味深长的道了一句。
荀攸说的信誓旦旦,令彭羕多少相信了一二,他打定主意,往后多多收集曹操的信息,来判断一下曹操究竟是何许人也。
袁绍也好,曹操也罢,来日再说,眼前只关中最为紧要,孟节见着荀攸和彭羕争论,他人微言轻,不便插嘴,只是于心底道上了一句,他看不到那么长远的时候,他只知晓,来年刘璋将效仿高皇帝的事迹,大军北进关中,一举震荡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