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
姜奶奶在村里弯弯绕绕,绕了好一会,才到了姜五奶奶家。
说起姜五奶奶,那算得上村里为数不多长寿之人了。虽然上了岁数,但难得的身体还算硬朗,跟着大儿子一家生活。大家都叫姜五奶奶为五奶奶,比姜奶奶更小的辈,都统称五祖祖。实际算辈分的话,姜奶奶这辈应该称呼为五娘。但姜五奶奶年岁大,大家都叫习惯了。
“五奶奶,在家没?”
“他二婶怎么有空家来了?嗨,我婆婆刚在外面晒了会太阳,小晴看到她太奶奶打瞌睡,直点头,刚给送屋里睡觉去了。怎么来有事呀?”
“嫂子,跟你说也一样。”
“我这不看天热,给几个上学的孙子带饭怕坏,想着摊些煎饼。面压好了才想起来家里没有锅。想到五奶奶可是村里最周全的人,这不过来碰碰运气。大嫂你可知道咱们村里谁家有摊煎饼的平锅?我去借回去用用。”
“嗨!原来是这事呀!这事简单,不用旁人家。”
“这摊煎饼的锅,我二儿子家就有。前些日子,家里还拿来摊了一些煎饼,想着给我婆婆换换口味。但你也知道,老太太牙口不太行,都便宜我家几个小的了。”
“这事,我就能做主。你在家坐会,喝些水,我去给你上老二家拿去。”
“嫂子,咋好意思麻烦你这些呢。我自己去就行。”
“欸呀!都是自家人客气啥!家里也没少指望你们的帮忙。给我说这些,可就外道了。”
“行!那我和嫂子一起去。”姜奶奶上前牵着王桂花的胳膊。
姜奶奶到了王桂花二儿子家,跟其二儿媳妇又是好一阵感谢,才拿着锅回到了自家。
“吃顿煎饼还真不容易。”姜奶奶不禁嘀咕。本来打算摊些够家里几天吃的就行了,想到借锅的曲折。回到家的姜奶奶又泡了不少米。
既然难得借一次,就多摊一些。给几个闺女都送一些去,给大家伙都尝尝。剩下的放在地窖里慢慢吃。至于老二就不寄了,煎饼再放的住,也禁不起路途遥远。等冬天天冷了,倒是可以寄一些过去。
姜爷爷不仅趁着这会功夫做了个摊煎饼的工具,想着姜奶奶在屋里摊煎饼太热,而且烧那么些火,晚上睡觉炕也太热。还和姜爸爸俩人在后院阴凉地方拿石头堆了个简易灶。
姜奶奶回来拿着锅往上一放,感觉还挺合适。就是灶台太简陋,容易四处冒烟。
看村里不少人家都是在外面搭了个棚子,方便天热做饭。前几年收成不好,一家人都低调做人,今年终于好转一些,也可以适当弄些。等那天空了确实可以让几人在外面搭个棚子,再置办个简易的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