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最后这梁师雪到底怎么样,反正她现在落入敌手,你得保证她不能有一丝儿的伤害。
否则,你就是不忠君,不爱国,是罪人,其罪诛灭九族都不为过。
忠君大于天,所以后来靖康之乱,徽宗、钦宗二位皇帝被金人俘虏后,金人挟持皇帝,满朝文武担忧反抗金人,会触怒他们,一旦触怒他们,皇帝人身安全便会受到威胁,其行将会扣上不忠的帽子,罪该万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盲目愚忠的思想,于是文不敢放开胆子,大胆冒险谋划,武不敢大动干戈放手搏杀,这才使金人能够挟持了两位皇帝及无数皇室人员,长途跋涉顺顺利利地安全返回金国境内。
按理说,中国之大,地大物博,人民不计其数,朝廷将士举国皆是,江湖奇人异士无处不在,金人若想顺顺利利地将两位皇帝轻易带到金国境内,压根是不可能的,一路上必将掀起血雨腥风。
但事实上却没有,金人一路北上还真顺顺当当,一路上顺风顺水,将两位皇帝不费吹灰之力就带回了金国京都会宁府,路上竟然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反抗。其缘由就在于汉人这边可怕的盲目的愚忠的忠君思想。
皇帝在金人手里,不是不想救回,是怕大动干戈的相救,一旦触怒金人,会给皇帝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只要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危险,即便客观上不是由于搭救的人造成的,但跟搭救的人也脱不了干系,搭救的人不替皇帝的人身安全考虑,不择不扣的就是不忠,就是大奸臣。
为了不背负不忠的罪名,是以才没有人敢大胆的营救,真的不是不想救皇帝,更不是贪生怕死,实则是另有隐情,怕一旦大胆相救,一不小心被扣上不忠的帽子。
后来宋高宗登大宝,大将岳飞抗金也同样如此。岳飞抗金杀敌,宋高宗忧其功高震主,又担忧真的救回二圣,将来二圣取而代之自己,自己将会十分尴尬,于是便连下十八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武穆忠心耿耿,其心日月可鉴,他一心只想踏破贺兰山缺,洗雪靖康之耻,为大宋一雪前耻,明知宋高宗下金牌实为不对,江山社稷远比皇帝要重,一旦撤退,北伐之事将会前功尽弃,但后来还是遵守,班师回朝。
无它,只因在这个时候,新君已立,国有新君,作为臣子,忠于国家,首先就要忠君,忠君大于天。既然承认了这位新君,君令臣行,臣不得不行……。否便是地地道道的奸臣,是以岳飞这才班师回朝。
诸如此类,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也是如此。大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刺大肆入侵大明边境,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受大太监王震蛊惑,决定御驾亲征。谁料此次御驾亲征,兵败如山倒,英宗皇帝被俘,最后被轻易而举带到了瓦刺国,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瓦刺更是举兵直逼京师,大明危在旦夕。有能臣于谦为保住京师,挽救大明,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倡议废瓦刺虏走的英宗,由其弟朱祁钰登帝位,是为明景帝。国有新主后,瓦刺人挟持旧皇帝不再有效,因而北京保卫战才能够甩开包袱殊死搏杀,最会才会大获全胜。
于谦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挽救了整个大明,实为当之无愧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