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瓛匆匆步入大殿,神色凝重,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倭国的奏报。他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奏报,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倭国锦衣卫刚刚传来消息,那倭国的足利义满已调集国内几乎所有能调集的兵力,筹备大量粮草辎重,不日即将出兵我大明东南沿海啊,还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听闻,面色一沉,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接过奏报,快速浏览了一番,冷冷的道:“终于上钩了”
一旁的朱明见状,心中亦是气愤不已,来自后世的国仇家恨于胸前,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对朱元璋说道:“爷爷,要么不做,要做做绝。”
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朱雄英,心中忽而生出考校之心,他神色严肃地问道:“雄英啊,你且说说,什么是战争?”
朱明微微躬身,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神色沉稳地缓缓道来:
“爷爷,孙儿我所认为的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从古至今,诸多战事皆因各方利益、矛盾冲突而起。就如同这倭国,其妄图出兵我大明东南沿海,便是因他们垂涎我大明的富饶,妄图通过战争掠夺财富与土地,以扩充自身势力,此乃其政治野心驱使之下的行动。
而且,战争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它具有暴烈性、概然性、偶然性、政治从属性等特点。这暴烈性便体现在一旦开战,便是血雨腥风,生灵涂炭,如那倭国贼子若真进犯我大明,沿海百姓必将遭受其残酷蹂躏,百姓之苦不堪设想。
概然性与偶然性则在于战事发展往往难以全然精准预料,虽可谋划布局,但战场上瞬息万变,可能一个偶然的因素便会改变战局走向。然而,这一切又都从属于政治目的,战争的发起、进程乃至最终的结局,都与各方背后的政治意图紧密相连。
同时,战争的胜负并非只取决于兵力多寡、武器优劣,更在于人心向背、战略战术之运用。我大明军民一心,保家卫国之决心坚定,此乃我大明在面对倭国来犯时的巨大优势所在。若能再配以得当的战略战术,如加强沿海布防、灵活运用水师作战、巧妙设伏等等,必能让那倭国贼子有来无回,狠狠挫败他们的侵略野心,使其知晓我大明天朝上邦绝非可欺之地。”
朱元璋听得眼睛都亮了,大声说:“好好好!雄英啊,你这番见解当真是不凡,竟能将这战争之事剖析得如此透彻,不愧是咱的大孙。”说罢,他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神情间满是欣慰与思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