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塞音老仙闹大明> 第136章 相亲大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相亲大会(2 / 2)

杨寓被这份毫无诚意的谈判清单给气得笑了,要不是云南那边多烟瘴,山地崎岖,塞军用不了三个月便可平推。

如今军部对云南的攻打处于打打停停的节奏,一是后方补给有些跟不上,二是今年军费开支远超预算,内阁数项追加军费的提案被合议会否决。

杨寓猜测,这里有刘学勤许多政治方面的考量。首先就是确保合议会对内阁的反制机制是有效的,二则国主似乎对占领云南并不是很急切。

相比较而言,燕王派来的使者就务实很多。

这次姚广孝没来,来的是世子朱高炽。

朱高炽生得又高又壮,并不是那种虚胖,只是脸上生了许多暗疮,颇有些毁形象。

刘学勤亲自接待了他,发现此人不但谦和有礼,而且是个非常务实的政务型人才。

具体体现在其对经济事务通晓非常,甚至能说出塞国的钢铁价格,并且反推出火炮枪支的生产成本,其报出的成本距离真实情况误差不超过20%。

这就很了不起了,他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塞区早就推行的流水化生产等可以节省成本的方面估计不足。

而且此人谈判也是一把好手,与其父朱棣那种大而化之不同,朱高炽的功课做得非常充足。他的地图将陕甘地区的资源点全都标注出来,包括河西的关隘,基本上是一个点一个点跟你谈判。

每放出一个筹码,一定要有所得才行。

对于靖难之役,刘学勤的态度十分明确:塞军不会参与,但与双方通过军火贸易,获得现实的好处是可以探讨的。

与燕藩进行军火贸易相对简单,因为塞国是旗帜鲜明支持朱棣的。但与大明是不是就不能贸易呢?显然不是。

一直以来,河西的宋晟部令刘学勤如鲠在喉。而且替大明接手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早在塞国的谋划之中。

但如果替大明接手西北边疆,又会增大塞国的军事和财政负担。而将宋晟的部队过早释放出来,也不知会对靖难之役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大明的行政效率果然低下,黄子澄往来奔波了三趟,直到九月才与塞国签署了【换防条约】。

主要内容是由塞国军队接替大明河西诸卫所,从而实际控制了从兰州到嘉峪关之间的大片土地,以换取塞军在大明内战中的中立地位。

这是明面上的,大明通过第三国,朝鲜国与塞国完成了二万支火绳枪的军火交易。

就算朱棣日后只消,大家也不至于撕破脸不是?

至于明军为何不要更高级的燧发枪,主要是大明的火枪队已经适应了火绳枪战法,现在前线吃紧,临阵换枪有些来不及了。

而与朱高炽的谈判早在几个月前就完成了,塞国以一万支火绳枪,一万枚手榴弹和一些运输车辆及粮草等,交易到与云南毗邻的广西归顺州、太平府、永安州和钦州等地,有了北部湾的出海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