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诸葛瑾、诸葛诞也是大才,但比起诸葛亮,还是差了很多。
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刘备两人皆得,却只能偏安蜀地一隅。
蔡成收二人,可不是安天下,而是要对内安强汉,对外拓疆土。
以蔡成看来,诸葛亮长于远大战略,庞统长于近计奇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两人各有千秋。
刘备得二人却未得天下,是他把两人用错了。
蔡成觉得,自己如果能得二人相助,就让诸葛亮负责战略研究与规划,让庞统负责天下治理。
至于军事上,蔡成并不认为二人强过自己。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六出祁山皆败,庞统亡于流矢了。
说起庞统亡于流矢,蔡成认为,如果不是战事紧急,作为军师的庞统,怎么会离前线那么近?已经近到流矢可中的程度。
可见,庞统对攻下雒城,并无绝对把握。
而庞统急于上前,也是立功心切的体现。
不过,得诸葛亮易,得庞统难。
庞统在荆州,距离青州有数千里。
不过,蔡成对此也早有安排,总不能让庞统为其他人所用吧?
魏蜀吴三雄主,最终庞统投奔了刘备,而且前期还在刘备手下委屈求全。
离开东吴,是因为孙权嫌弃庞统相貌丑陋,不予重用;
未投曹操,是因为庞统为曹操献“铁索连环计”,导致赤壁大败,曹操只想杀之而后快。
投奔刘备是庞统的无奈之举。哪怕刘备开始并不重用他,只让他做一县之令,庞统都忍了下来。皆因为他此时已经无主可投,只能委屈求全。
如若不是如此,庞统也不会在雒城下立功心切,亲往前线,从而中流矢而亡?
至于庞统的相貌如何,与蔡成是否重用他,没半点关系。
蔡成在琅琊王氏族中,同时邀请谢氏家主及几位族老,针对“新农体系”,足足辩论了三天。
王谢提出:以经商来补偿世家,不符朝廷律法。毕竟,汉代是重农轻商的。
蔡成论曰:
重农是因为中原自古以来粮食紧缺,此乃必须之策。
但轻商不等于重农,重商也不等于轻农。
商者,可促进物资流通,活跃经济。尤其是粮食的流通。
无商,则丰产地域的粮食,无法流通到缺粮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