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明末:乱世崛起> 第263章 求一条生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求一条生路(1 / 2)

崇祯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王毅来到了归化城,今日便是与林丹汗见面和谈的时间,这是五日前与林丹汗使者约定好的。

王毅之所以同意林丹汗的求和,并不是因为真的要与林丹汗和谈,而是要将林丹汗的价值榨干。

从原历史来讲,林丹汗也没有几年好活了,没有了林丹汗这个黄金血脉的大汗,漠南蒙古便彻底倒向了后金。

所以,王毅要让林丹汗在他的掌控之下,为新地盘的建设添砖加瓦。

蒙古地区,盛产牛羊马匹,牛和马都是百姓开垦田地的好帮手,尤其是牛,那可是百姓极为稀罕的宝贝。

即便王毅治下已经有了三十多万的百姓,但手中的牛却只有六千头左右,平均下来,是五十来个百姓共用一头牛的情况。

而每个百姓所能分得的田地有五亩,一头牛根本无法完成耕作。

若不是王毅将战马、骡马等提供给百姓使用,百姓就只能凭借双手进行耕种了,负担太大,且需要很多时间花费在耕作上。

这就有些不符合王毅的设想了,毕竟各大作坊和大本营的基础建设都需要劳动力,必须将耕种的时间缩短。

归化城是明隆庆六年(1572),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破土建设的城池。

城中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雄伟美丽。

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

这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在层峦叠嶂的青山辉映下,显露着一派苍郁生机。

当时的归化城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当地蒙古族人民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库库和屯",又译为"呼和浩特",汉意为"青色的城"。

归化城也就是如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区的雏形。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

据《明史》记载,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

有记载说,库库和屯城进入施工阶段后,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

万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在修建归化城时,阿拉坦汗已经进入老年,并且疾病缠身。

因此,三娘子积极辅佐丈夫处理各种事务。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