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 第270章 为中夏的EDA操碎了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为中夏的EDA操碎了心(2 / 2)

有需求就有商机,一些聪明人便成立了EDA公司,开始设计软件和工具,用以协助电子系统的设计、模拟、仿真和验证等工作。

这个时候,EDA技术主要应用于数字集成电路(IC)的设计,EDA工具基本是门级仿真(注释一)、逻辑综合和布局设计等基本工具。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IC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名词,但它的另一个马甲人尽皆知,叫作——芯片。

进入90年代,随着技术发展,渐渐出现了更加完善的EDA工具链,涵盖了从原理图到物理实现的整个设计流程。

此时,EDA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IC设计,包括数字、模拟和混合信号IC设计。

到了90年代末,EDA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一些成功的EDA公司吃得满嘴流油,赚了不少钱,看得让人眼红。

于是,更多的EDA工具供应商出现了,市场开始卷起来了。

在厂商互卷的带动下,EDA技术也向更广泛的电子设计领域渗透。

而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EDA技术逐渐发展成三个细分领域:

高层次设计相关的部分,

验证/综合/布局相关的部分,

以及偏底层的SPICE仿真(注释二)。

EDA是比较暴利的行业,曾经吸引了大批聪明人进入这个领域。

经过三十多年的合纵连横,芯思科技(Synopsys)、橙腾电子(Catence)和明达国际(Menter Graphics)三家丑国EDA公司最终杀出重围,成功飞升成为国际EDA三巨头。

前世,在1990年这个时候,赵德彬还在大专上学。

那时候,赵德彬能修好个小日子的进口电视机,就能把他美出鼻涕泡来。

当时的赵德彬只有19岁,他看着倭国进口的电视,就觉得那是世上一等一的高级货。

这技术,这工艺,哎呀,咱们中夏的电子技术什么时候能赶得上人家倭国呀!

至于电脑,那还是存在传说当中的事物。

赵德彬所在的学校,86年斥十几万的巨资买了一台286的电脑,自此以后像传家宝一样供着,没有领导批准,谁都不许动,就差配个保安时刻盯着了。

从赵德彬的经历,就能看出当时中夏的发展环境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