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前进一步是天堂,后退一步是地狱的局势,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偏偏当初被寄予厚望的大华公司挂牌了一个多月,却愣是一点正经事没办,不但没有去指导各个三产项目的经营,杨默这个事实上的操盘手甚至还在刻意阻止其他人去介入这件事情,这就免不了其余人在胡思乱想了。
偏偏杨默这货正事没干,大华资产公司的账面资金却哗哗哗地往外走,短短有一个多月竟然就砸出去了总计1.3亿的合同资金,去搞那一系列包括“大华工业园商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工业区里那上百家特色小店的援投在内的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动作。
眼瞅着不干正事的大华公司账面资金一下子少了近1/10,那些人在对杨默逐渐失去了信心之余,自然也会想着怎么去挽回损失。
可别忘了,即便是穆思远,对于杨默能否操起这么大一个盘子都心里打鼓的紧,只不过被形势所逼,避无可避之下为了搏一把成绩,只能把宝押在他身上。
连穆思远都是如此,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而一旦大家对杨默开始丧失了信心,那么这种“联合作战”的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大家都想成为新的话事人,把大华公司账上剩余的近12亿资金捏在手中,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盘……就算能力有限,根本无法解决今年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停岗职工的分流问题,但最起码能在最大范围内止止损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这所谓的“止止损”,就要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了。
如果大华公司在这几百号寄予众望的精英手里运作的还算不错,那自然是雨露均沾,在创造出新工作岗位以后,优先照顾每个小山头,务必保住诸位的立身之本……至于那些不在本阵营范围内的职工,那不好意思,能力有限,自求多福吧!
但如果创造出来的新岗位不足以雨露均沾,那就很抱歉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自然是要“弃车保帅”……就算是彼此闹翻,那也得先保住自己的立身之本不是?
别以为这不可能,穆思远虽然是发起人,但他在这些人里的地位却不是最高的,出力也不是最大的,只要大家对他失去了信心,否掉他的话事权也不过就是一场小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