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九十年代相关行业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很清楚,这是一种四赢的策略。
低收入群众可以买到效果虽然可能只有七八十分,但价格却只有进口原研药1/5甚至1/10的对症药品;
原研地产药企虽然表面上看去被抢夺了一大块市场,但基于“买不起的终究买不起,买的起的终究还是会来买”的朴素道理,实际上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况且除了能有本地主管单位的政策补贴之外,还能通过某种“分离-重组”的形式,在新成立仿制药厂的收益中分上大大的一杯羹,简直是赚翻了。
地产地销的好处前文已经说过了,本地主管单位不但可以在这种“一气化三清”的过程中看到GDP猛然往上拔一截,还能凭借连锁药店和那些重组之后的仿制药厂给本地民众提供一大票子就业岗位。
至于大华公司这边,准确的说是杨默这边……
好处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只不过,虽然这种“一气化三清”的操作方式好处多多,但药品毕竟是社会敏感性非常高的商品,而在此时国内的大环境下,仿制药背后所牵扯的问题就更多了。
因此,作为本地国营药企的婆婆,作为这个计划必然绕不过去的一方,DZ市主管单位要想做出衡量取舍,其实并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容易。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场项目听证会。
只不过土狗同学有些小看了DZ市主管单位的魄力,也有些小看了这座老工业城市对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执念,因此当她满怀忐忑地在会议室里落座之时,愕然地发现,对方并没有就这套一气化三清手段是否合适进行质问,也没有就其间的操作流程和细节进行征询,反倒是对于仿制药生产出来以后是否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倍加关注。
………………
“吕经理,工作小组曾就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区别,征询过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临床专家,虽然在一些方面各持己见,但相对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他们认为,仿制药的实际效果跟原研药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非常大!”
“所以,我们今天把吕经理请来,想请你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作为农村基层连锁药店的指定负责人,对于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这种差距,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