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世界经济通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从70年代起,欧美各国的策略逐渐开始向“新重商主义”……准确的说是“资源重商主义”转变。
其核心观点是:资源是衡量财富和生存权的不可替代组成部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资源。
而除了挖拥本国资源以外,对外贸易是资源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高强,就应尽量在贸易中现资源净流入。
就如“红警2”里面的核心规则一样,一国拥有的资源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国家应该不惜负债竭力鼓励资源进口,不主张甚至限制资源不对等的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反之,则会鼓励向他国进行各种高附加价值商品的出口。
而从70年代开始起,世界逐渐进入科技时代,诸如汽车、电器、精密仪器、大型设备、药品、奢侈品等之类的产品称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其实你也可以看做是这种资源重商主义的具体体现。
而产权金融交易模式,其实也同样基于资源重商主义所诞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和玩法……甚至在后世,许多理财产品就是基于这套玩法诞生出来的二/三级市场产品。
当然,与后世常见的那些以不动产和普通资产作为核心价值物的产权金融交易不同,以稀缺自然资源为核心价值物的产权金融交易模式,其含金量和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无疑要大得多,要不然在1990年这个档口,三菱银行那边也不会冒着一定的风险介入到这个项目里面来了。
………………
好吧,回归正题,所谓的“以稀缺自然资源为核心价值物的产权金融交易模式”,用最通俗容易理解的话来解释就是:
A拿着自己地头上产出来的宝贝疙瘩样品找到B,想要借钱,然后购买个锄头和背篓把地里的宝贝疙瘩全部挖出来,等把东西全卖掉后就把钱还上,然后支付你点利息;
而B呢,也觉得这些宝贝疙瘩挺好,但是这么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眼前,却只能赚个利息,未免也太亏了;
于是B对A说:你的东西虽然好,但东西毕竟还没挖出来,万一挖不出来怎么办,万一挖出来又卖不出高价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