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426章 非现场数据审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6章 非现场数据审计(2 / 2)

你们钻探公司?

杨默有些好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很有些使坏地将那块自己不怎么喜欢吃的牛尾巴夹到对方碗里:“钻探公司面临的生存环境可比指挥部那边恶劣多了,没两把刷子可没资格被你的那位王叔叔看重……老何昨天教你什么了?”

听到杨默提醒何永义曾经是王一诺的心腹,到默默百投来担任代理科长也无非是找个避风港而已,穆丽雅眼中的笑意愈加明媚。

想了想后,她忽然歪着头看着杨默:“你听说过舞弊三因素么?”

杨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家男人我就算再废材,但好歹也懂一点风控知识吧……舞弊三角理论这种连入门都算不上的东西都不知道?”

所谓“舞弊三角理论”,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任何一个舞弊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压力、机会和借口这三要素,并且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简单来说,“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即某一种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舞弊的压力,大致分为: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的压力。

“机会”,是指可以进行或组织舞弊行为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可以逃避惩罚的时机,舞弊行为人之所以能获得此种时机一定是因为企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让舞弊行为人抓住了漏洞,主要的情形有:企业缺乏发现组织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制度不健全。

而“借口”,则是是舞弊行为人说服自己进行舞弊的某个理由,也即自我合理化,使组织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相吻合,无论这个理由是否合理,总之,这是内在促使其进行舞弊的动力。

总之,舞弊三角理论虽然粗浅,但却如同数学里的1+1=2一样,可以剖析和解答几乎所有舞弊行为的动机,并且观测推演出绝大部分舞弊行为的蛛丝马迹,绝对算得上是所有内控/风控/审计从业者的必修课。

穆丽雅见状,笑吟吟地点了点头:“这舞弊三因素虽然是个人都懂,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工作思路,却是个非常见功底的事情……很显然,何科长在这一块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而且有种化繁为简的举重若轻。”

“何科长跟我说,以往系统里种种关于内控的培训,以及发下来的内控书上,无一例外地在告诉我们,管理层的舞弊需要从客观情况、外部条件、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找到风险源头,再看风险转换条件,等等等等。”

“但就他的经验总结而言,归根结底,项目管理层舞弊是因为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等……当项目管理层发现舞弊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被发现后造成的损失时,就会创造各种条件铤而走险。”

说到这里,穆丽雅瞪了杨默一眼,然后夹起杨默不肯吃的牛尾巴咬了一口:“虽然说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何科长一个发现,但一个偏安一隅,且毫无家世背景的科长竟然也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却显得很不寻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