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虽然对于财阀掌控着国内经济的岛国来说,大华公司和这些大型药企的对话才是今天真正的主戏,但作为中方的主要代表,王一诺却不可能一上来就进入正题。
………………
“东村议员,中日建交以来的这些年里,我们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科技、卫生等领域里进行了真诚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对于贵国这段时间的遭遇,我方表示衷心的关切,对于旅日华侨当下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我方也深感忧心。”
王一诺脸上露出朋友般的担忧和痛惜,语气里全是关切:“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为横滨十万华侨生活计,我仅代表个人表示慰问之余,也想跟东村议员以及诸位代表共同探讨一下……双方是否有携手共进,在平等共利的前提下,寻找一种缓解横滨地区通胀压力的可能性?”
看着王一诺那副悲天悯人的表情,东村田毅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虽然说适当的通胀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有良好的刺激作用的,但你也要看是通胀幅度的大小,以及是什么类型的通胀。
很不幸,岛国如今面临的是并不是由于内需扩大而造成的消费型通胀,而是由于货币贬值、进口原料成本攀升所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因此王一诺这一开口,狼子野心便尽显无疑。
怎么去缓解输入型通胀?
简单啊,选择更便宜的原料供应方不就行了!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对于岛国来说,还有比华夏这种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又物价奇低的国家更合适的原料供应地么?
但问题是……
东村田毅不动声色地瞅了瞅那几家大型药企的代表,又瞅了瞅另外十几家国内其余企业的代表,轻轻叹了口气:“多谢贵方的好意,事实上,作为横滨市的一份子,鄙人也为本地日益高企的物价而感到忧心……如果双方能够精诚合作,在农产品、手工艺品和矿产品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降低横滨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成本,那就最好不过了。”
竹下系对华的主思路本就是“随势而为”,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诉求,他们在中日经济合作问题上一直表现的比较积极,甚至早在中日破冰之旅之前的1988年,就提供了数额高达8100亿日元的第三次本币贷款;
因此作为竹下系的一员兼日中友好联盟的成员,东村田毅是不排斥跟华夏加强经济合作的……事实上,为了贯彻自己的“列岛故乡”主张,早在前年就制定了农产品进口自由化政策的竹下系,在此时也的确需要大量廉价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来帮助稳定地区物价和降低生活成本(此时的岛国农协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