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元军地方军也差不多,披甲率并不高,然而秦苓君却知道,元军主力部队的披甲率非常惊人。
胡光曹思维缓慢,还在计算时,贾班便已经抢着回答道:
“每副扎甲最低需要一千八百枚甲札,算上兜鍪,大约五十斤重。六十万斤铁矿石炼成生铁的话,不到五十万斤,就算省一点用的话,也只能造一万套鍪甲!”
张阳泉双眉一扬,朝胡光曹道:“胡公,我不是让总管府给军械局拨了十万两银子购置私铁吗?为何还有这么大缺口?咱们现在不必省钱啊!”
胡光曹小声道:“司农司的官员曾找过我,说有百姓反应,军械局把私铁都买了,导致民间没有铁,百姓们无法打造铁制锄具,影响到农事。所以我便只买了一半。”
张阳泉皱眉不语,与木制农具相比,铁制农具自然好上许多。百姓们平日还需要用到菜刀、铁锅等铁器,若是垄断私铁,确实可能影响到民生。
胡光曹又接着道:“其实私铁的数量非常少,就算全部买下来,与总管府的需求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秦苓君忽然道:“知道那些私铁是从哪里来的吗?有没有办法从源头处获得?”
胡光曹摇了摇头,道:“大多都是商人们从元朝铁场走私过来的,他们贿赂铁场官员,才能获取少量私铁,无法大量获得。”
元朝对铁的管制极为严格,开采都是由官府制定的冶户负责,再派官员监管,就是为了防止铁矿石流失到民间。
有些贪官为了赚钱,也会冒险弄一点出来,数量却不可能多,不然早被发现了。
贾班并不清楚江都情况,直接便问:“江都附近没有铁矿场吗?”
胡光曹斜了他一眼,道:“只有城西有一座铜矿。亏你还在工部做事,连铁矿场的分布都不清楚吗?”
贾班不服气道:“你就清楚吗?”
胡光曹昂首挺胸道:“朝廷共有铁冶三十一所,全在江北。南面其实也有铁矿,不过朝廷怕咱们汉人获得铁器,所以一直没有开场。听说有起义军私自开设了几座铁矿场。”
张阳泉忙问:“是哪支起义军有铁矿场?”
胡光曹迟疑了一下,道:“我也只是听说,并不太确定,应该是徐寿辉的起义军吧。”
秦苓君转头朝张阳泉道:“起义军的事陈叔最清楚,不如去找他问一下吧!”
张阳泉点了点头,嘱咐胡、贾二人继续打造火炮和铠甲,不必节省铁矿石,然后和秦苓君一起离开军械局,朝总管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