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怕不是文曲星投错胎,投到灵儿丫头身上了,这要是个男娃子,指定是能考状元!”一个圆脸婆子惊呼道。
纪永灵没听到这些人的议论,将铜板交给陈氏,道:“六奶,这是您家艾叶的钱,总共一百二十六文,您收好。”
陈氏笑得眼睛眯成缝,点头应道:“哎,指定收好,明儿就让你拴柱叔去买点粮。你是不知道,昨儿这些艾叶差点让你六爷给烧了,他说攒太多了,今年又晒了老多,窑里放不下了,还好被我拦住了。我就怕天热了,艾叶用得多,没想到,竟能换成银钱。”
杨氏也笑道:“手里的钱是不是像捡来的?”
陈氏更乐了:“就是说!还得多亏灵儿丫头,脑子活泛,不然啊,靠咱,这一窑的艾叶最后都得填炕洞。”
农村人想赚点银钱实在是难,除了种地、下苦力,基本上很难有出路。所以,一下赚了一百二十六文,足以让一家人乐呵几天了。
轮到下一家,纪老爷子和杨氏又是一番仔细查看,一是看是否都是三年陈艾,二是看收拾得干不干净,有没有掺入其他杂物。
那些卖完艾叶拿了银钱的人,无一不是眉眼舒展,笑呵呵地离去,走在门口还要跟人再显摆两句卖了多少钱。而那些家里没存什么艾叶,或者把艾叶当柴火烧了的人家,眼瞅着别人换完银钱出来,无不懊悔地蹲在老纪家院门口叹气。
就这样,老纪家院子里吆喝声不断,欢笑声不断,一直热闹到天黑。
村西头,纪老爷子的四堂弟,纪老四正在和媳妇吵架。
纪老四媳妇姚氏坐在炕上抹泪:“我自打跟了你,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吗?生了九个娃,到现在一咳嗽,尿就收不住。这几十年,我有过怨言吗!还不是跟那拉磨的老驴一样,没日没夜地伺候你跟你老娘!你老娘天天摆婆婆脸色就算了,你这贼老汉还当着新媳妇的面,日娘叫老子的骂我,我这日子到底有个啥过头哩!”
蹲在门槛上的纪老四,用力抽一口旱烟,缓缓吐出一片缭绕的青黑烟雾,开口:“咋了嘛!你这婆娘还说不得,明知道咱家跟老二家的道道,还非要说去老二家卖艾叶,你这不是诚心找骂哩嘛!他纪老二想要我的艾叶,真的是三张纸画得个驴——好大的脸面!”
姚氏换个姿势,跪坐在炕上,捶着炕席道:“都多少年的老皇历了,老五都瞑目了,你娘俩还不让我们活着的人好好活吗?家里过得啥日子,过完年才娶了新媳妇,银钱都花光了,这两天面瓦罐都空了,我看你把剩的那几斗麦子磨得吃完,要把嘴扎起来呀!家里的艾叶明明能去换些银钱,为啥就不能说,提都不让提,村里人谁家不是换百八十文钱回来!就咱家嫌钱多!”
纪老四在门槛上敲敲烟锅子,起身,边朝外走去,边说:“我和你这瓜婆娘不说了,你自己好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