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就达到1000块银幕,这是在小日子能够获得的最大发行力度了,即便小日子自己的电影,也没有多少能够做到。
大家都看着他呢,知道他其实最看重亚洲市场,因为无论多少钱,都能从股市上弄回来,所以,如果需要让渡利益,自然他得出大力。
邹大佬也很光棍,直接让渡了一些自己的利益给小日子的发行方,这才让上映规模如此巨大。
能到1000块银幕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小日子的全部银幕也就1776块出头,占比接近六成,作为引进片,在这个年代好像还没发生过。
小日子看电影很杂,这个年代每年差不多都会上映五六百部电影,其中差不多有四成以上是进口的,当然不都是大片,他们各种类型的都会引进。
这些年小日子的汇率年年升高,已经从广场协议前的160日元换一美元,到了今年的100日元换一美元,而在小日子市场的票价可是按照日元收的,这就导致了小日子的电影票价比起丑国还高,平均差不多能到12美元多的情况。
像这种顶级巨星加盟的大投资电影,一般票价更是会加个码,达到14甚至18美元一张,比平均值高出50%。
当然,这还不是极限,毕竟《黑客帝国》的投资并不算特别大。历史上有一部电影叫《宾虚》,在小日子上映的时候票价是平均价格的三倍。
你就想吧,这钱赚的,那叫一个爽利。
三家都盯着小日子市场是有原因的。
然后,当然就是爆炸般的收益啦,首周票房报收惊人的35亿日元,约合3500万美元,差一点就追上了丑国的首周票房,这是一个堪比炸弹般的数字,直接荣登当年小日子的电影榜首。
嗯,其实也是历史上的第一,这会儿的小日子的历史排名冠军是《南极物语》,1983年高仓健演的一部讲述南极探险队和12条狗故事片,挺残酷的一部片子。
不过那可是十年前,那会儿的小日子票价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大概只有《黑客帝国》的三分之一弱的样子。
于是在规定的8周上映时间结束的时候,电影下画,综合报收138.6亿日元,折合美元1.4亿,接近丑国的1.9亿总票房的四分之三,但你要知道,小日子只有丑国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
所以从人均来看,小日子的票房远高于丑国,是这部片子的第一大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