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三百楚王府兵,三百平阳公主府的兵,不过是在城内……”
楚祯把当前长安城的形势大致说了一遍。
朱棣陷入苦思中。
朱元璋拿起杯子,慢慢的喝了一口茶,目光也落在长安城地图中。
好一会,朱棣才开口说道:“想要谋反,则必要有名义,所谓师出有名,否则即便在长安登基,各地也会兴兵讨伐,朝中大臣也不会信服。”
“这一点,李世民有了。”
朱棣补充说。
强调的是他没有,所以他不会谋反。
朱元璋靠在沙发背上,淡淡的说:“大唐的天下是秦王领兵打下,现在又有楚祯给他的医书和种子养出的名望,的确有了夺天下的机会。”
“但也只是机会。”
朱元璋看着老四:“如何打,才是关键!”
朱棣皱紧眉头,目光落在太极宫北门的玄武门上。
他知道玄武门之变,全盘照抄唐太宗的计谋显然不行,他父皇不是来问他书读得怎么样,而是问他要怎么…谋反。
“和史书里一样,只能玄武门。”朱标说了一句,替四弟说的,让他照抄唐太宗的作业吧。
楚祯笑了下,手指了指长安城外的昆明池,问道:“如果在这里呢?”
朱棣看过去,很快摇头,“除非把李渊也叫去,先杀太子齐王,再劫持李渊回宫,迅速平定余波,否则变数太大。”
又冥思苦想半日,才伸出手去,指头敲了敲地图中皇宫正北的大门,说道:“还是得玄武门,从这里进,才能直达李渊寝宫,让他发不出调兵令。
只有挟持李渊,才能确保北门禁军不会动!”
他又指了指北门处驻防的禁军营地。
“呵。”
朱元璋笑了一声:“长安城最大的兵营,在唐后期却掌握在太监手里,岂不就是天天玄武门?”
朱标神情凝重的点头。
“只挟持李渊还不够。”
朱棣继续说:“李世民不敢杀父亲,且李建成在东宫,李元吉在齐王府,二人都有勤王的声望,一旦他们得知此事,只需去到禁军营地呼喊营救陛下,禁军必然会响应,就算不出兵,也会派人去玄武门一看。”
“所以!”
朱棣手指落到禁军营地上,“需得有人去告知禁军,说太子谋反,陛下命秦王在领兵平定。如此一来,就算太子亲至,禁军也会因分辨不清而不敢妄动。”
有了他的讲解,楚祯才算真正明白,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时禁军没有动。
不只是因为禁军是秦王党,他们有可能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或者,和朱棣讲的一样,李世民先派人去告知禁军,所以才让禁军始终没有动。
但,李渊的调兵令很重要。
一旦能发到禁军军营,事情就不好说了。
李渊毕竟是大唐皇帝,敕令下达,禁军如果不动,日后肯定会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