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扬和刘祖训结束了超级显微镜项目的紧张工作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被一则关于生物活性肽在医学领域潜在应用的研究报告吸引住了目光。报告中提到,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生物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多种疾病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一信息让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科研价值和社会意义,两人决定再次携手,深入探索生物活性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他们了解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在人体血压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ACE能够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从而升高血压。而抑制ACE的活性,就可以阻断这一升压过程,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目前,市场上虽然已经有一些ACE抑制剂类药物,但部分药物存在副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天然、高效且安全的ACE抑制剂成为了他们研究的核心目标。
赵飞扬在与一位从事畜牧研究的专家交流中得知,牦牛骨中可能含有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生物肽。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其骨骼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一消息让赵飞扬和刘祖训看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他们决定聚焦于牦牛骨降血压肽的制备及其在降血压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获取牦牛骨样本,他们不辞辛劳,亲自前往青藏高原。在当地牧民的热情帮助下,他们收集到了大量新鲜的牦牛骨。这些牦牛骨质地坚硬,蕴含着未知的奥秘,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他们探索降压疗法的珍贵礼物。
回到实验室,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科研工作拉开了帷幕。赵飞扬和刘祖训带领团队首先对牦牛骨进行预处理,将其清洗、粉碎,以便后续的提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小李好奇地问:“赵老师、刘老师,你们说这小小的牦牛骨里真的能提取出可以降血压的肽吗?”赵飞扬笑着回答:“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但我们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信心,一定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刘祖训也补充道:“没错,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机会,哪怕失败了,我们也能从中积累经验。”
关键的是提取环节。他们尝试了多种提取方法,包括酶解法、酸解法和碱解法等。在酶解法的实验中,团队选择了几种不同的蛋白酶,分别对牦牛骨粉进行酶解反应。刘祖训密切关注着反应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参数,他对大家说:“这些参数的控制至关重要,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肽的提取效率和活性。”经过多次实验对比,他们发现采用胰蛋白酶在特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酶解,能够获得较高含量的生物活性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