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蒙古大军撤退,杨康直接命令打开大门,大摇大摆的收拾战利品,将蒙古骑兵身上的弓箭、装备、战死受伤的马匹全部运送回城,没有死的蒙古士兵全部补刀,蒙古骑兵的头颅堆成了京观置于阵前。后退不远的蒙古大军勃然大怒,立刻再度重逢,被杨康故伎重演狠狠坑了一次,杨康这边一人未死,蒙古骑兵损失了数千人马。
“受伤马匹暂时豢养起来,战死的马匹砍了分给守城士兵,以后这样得机会多的是,蒙古人给我们送肉来了,不要白不要。”杨康的声音很大,所有守城士兵齐声欢呼,士气一时大振。
“陛下有旨,宣胶东王入宫。”一队骑兵飞马而来,为首一个老太监手持一面金牌气喘吁吁的看着浑身是血的杨康,刚准备嘟囔几句,迎上他的目光不由得浑身一哆嗦顿时蔫了。
杨康手下十八护卫不仅个个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刀法惊人,同样精通兵法战阵身经百战,杨康直接留下四人镇守城门,并将自己的令牌扔了过去,当着宣旨太监的面将军权给夺了。
看着想要反抗的守城大将,杨康冷笑道:“有能力守城就守好,没有能力守城就是害人害己,城门失陷本王也有信心能够夺回来,不过是多牺牲一些人命罢了。只是这守门失利的罪责,你确认要一肩担起?我对你们这些纸上谈兵的废物实在没有信心,也不想事后亲自带兵抄家灭族。就算灭了你九族,也换不回死伤的将士。”
说完后,杨康纵马向皇宫而去,根本不曾更换王袍朝服,任凭那老太监在后面大呼小叫,劝他莫要失了体统。
狗屁的体统,大金国什么时候有过体统?那玩意不是汉人酸儒的讲究吗?
杨康仿佛一道血红色的旋风,所过之处还有斑斑点点的鲜血(敌人的)滴落,到了皇宫将胶东王大印一展,浑身血气让那些守门的士兵浑身一抖竟然没有一个敢于阻拦的,这个年满十八不足十九岁的王爷好大的煞气。
朝堂上乱成一团,有人主张求和,有人主张主动出击,有人主张据城而守,还有人居然在讨论迁都的必要性,门外杨康大步而来,身上铠甲凌乱血迹斑斑,即便没有带兵器,迎面而来的杀气让靠近大门的文武官员不自觉的浑身一抖。所过之处一片鸦雀无声,站在前排的朝臣发现背后的吵杂声快速平息,感觉有些奇怪,回头一看差点被吓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