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七年,裴矩(石之轩)随隋炀帝巡幸塞北,到达启民可汗属地。当时,高句丽已先遣使与突厥沟通。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便带高丽使者前来拜见炀帝。裴矩(石之轩)趁机进言:“辽东早在周朝便是中国领土,先帝便有意讨伐,陛下又怎能让之仍为蛮夷之地。臣愿当面告诫高句丽使者,让他们告诉其国王,命其速来朝廷进见,不然便联合突厥出兵征讨。”隋炀帝采纳了裴矩的建议,但高句丽国王高元却不肯入朝。
大业八年,隋炀帝发兵征讨高句丽,裴矩兼领武贲郎将,随军出征。
此时隋朝实力到了巅峰,杨广的信心越发膨胀,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水军集中于东莱,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
时隔多年,十七岁的杨虚彦再度站在了师父石之轩身边,随行的还有葵花宝典大成,半步宗师级别的兄长王杨恪、杨恪。
你说其他几位兄弟?
杨筠、杨嶷两位专精杨家战神诀的兄长而今已经是西域一方霸主,占地八百里,手下骑兵上万,子民数十万。
杨恪、杨该两兄弟经过数年努力,已经于济州岛立下根基,手下海盗水匪三千余汉民近万,另外身兼不周暗部副头领,多次完成刺杀任务,扬名补天道,其中不凡先天高手,便是半步宗师也有数人倒在了他们手下。
是的,杨恪、杨该两兄弟一直以补天道的名义行事,为杨虚彦明面上的左右手,甚至可以说是替身,便是杨广也只听闻他们两兄弟的威名,甚少知道杨虚彦存在。不过两人此时用的都是母姓,一名云恪,一名云该,又戴着面具做了伪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杨虚彦倒是用了真名,只是他跟随裴矩(石之轩)化做一名护卫,手持长枪腰佩长剑,平时偶尔做书生打扮,倒也不是那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