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虽然大家都是合资公司的股东,但李世豪和赵平是香江人,与朱司长等人总会有一层隔膜。陈兵倒是内地人,但因为股东身份没有公开,很多事情与朱司长等人也没有办法深入交流。
但王安时不同,他无论是年龄和资历,与朱司长等人都没有特别巨大的差异,有他在中间进行协调,双方都会感觉顺畅很多。
至于请计算机总局帮忙进行中文打字机推广的事情,正如之前在香江讨论时的判断一样,与计算机总局的意愿算是不谋而和。
推广计算机应用,本来就是计算机总局成立的目的,之前因为内地穷,根本没有多少计算机,使得这个总局的工作开展并不算顺利。
王安时回到首度后,第一时间拜访了计算机总局的朱司长,对于双方合作一起在内地推广中文打字机的事情,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这是双方共赢的事情,办好了,英豪公司得利,总局得名。而且别看总局名头不小,但一样资金非常紧张,如果能够协助英豪科技把市场做大,仅仅是每年给总局的那部分分红,就能让经费紧张的总局,松一口大气。
这种事情需要先走一定的流程,而且需要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计算机总局很快就向上递交了一份请示报告,接着开始动用人脉,尽快推进报告的审批。
另一个股东四机部,是统管电子工业的部门,不象计算机总局的职责那么纯粹,在推广中文打字机的事情上面,并不是那么适合直接插手。
但计算机总局能看到的,四机部也同样能够看到,也不愿意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计算机总局,在王安时与丁司长交流过一次之后,四机部也同样向上面打了一份报告。
两个部门的报告很快就到了上面,两份报告都提出了加强对英豪科技的扶持,但报告谈及的角度,却完全不同。
计算机总局是从推进内地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来要政策的,而四机部主要汇报的,却是中文打字机的国产化问题。
之前,在英豪科技成立之初,陈兵就承诺过会尽量支持中文打字机配件的国产化,但实际工作下来,这种所谓的国产化,几乎全部停留在了纸面上。
并不是陈兵食言而肥,英豪科技对于零部件国产化也很积极,但是无奈的是,几乎所有的国产零部件,都无法满足英豪科技的质量要求。
别看一个打印机好像不起眼,但其实是综合了很多的工业技术,电子技术其实只是打印机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