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未来的布局,需要借助内地的工业基础和大量人才,与内地的合作需要不断的加深。
王守武是内地难得的对电子产业布局有清醒认识的行业专家,又能直接上达天听。
陈兵这次实际上就是通过王守武,对内地进行一定的交底,希望能够与内地达成一些默契。
王守武是真正的技术大拿,在王守武眼中,陈兵现在的技术能力、学术水平最多只能算是扎实。
但王守武却感觉,陈兵在行业技术趋势、产业趋势方面的见解非常不凡,其眼界之开阔、对技术方向判断的精准,远超其年龄和技术实力。
两人这次的交流,一直畅谈到深夜,居然让王守武产生一种难得畅快的感觉。一老一少,经过这一番交流,相互认可之下,已经有了点往年交的味道。
王守武的小组,是技术小组,只负责进行调研,相关的决策还需要首都来做,十天调研之后,这个小组就返回了首都,进行汇报。
技术调研告一段落,赵平就赶快启程,这次他要先去霓虹,再去灯塔,到别人的后花园里,挖啊挖啊挖。
霓虹的电子和半导体产业,在亚洲是发展最早的,早在60年代,霓虹就从灯塔引进了晶体管技术,以索尼为代表的霓虹厂商,更是在灯塔技术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新的技术开拓。
经过二十年的持续发展,霓虹不仅在下游的终端电子产品领域反超了灯塔,在上游的芯片领域也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诸多霓虹厂商,在多个半导体领域,对灯塔国发起了进攻。
这二十年的时间,霓虹在电子半导体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大量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雄厚的产业资本。
如果不是灯塔国运用霸权手段,逼迫霓虹签署广场协议、半导体协议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扶持宝岛和宇宙国电子业与霓虹竞争,霓虹还真有机会把灯塔国的技术领先优势拉下马来。
赵平这次去霓虹主要就是挖人,但挖人的主要方向并不是研发技术人才,而是工厂管理人才。
英豪公司这次引进的几个项目,显像管、芯片、LCD、硬盘,都是需要精细化生产管理的项目,对工厂管理的要求,远比之前的游戏机、打字机组装业务要高的多。
要说工厂精细化管理,霓虹确实有着极为擅长之处。前世,宝岛电子行业的崛起,技术上承接了灯塔国的转移,但管理上却借鉴了很多霓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