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电子游戏周刊》的报道,被华尔街的财经媒体转载之后,雅达利的股价就开始了急速的下跌,三天时间,雅达利的市值就跌去了三成,而且几乎看不到股价反弹的迹象。
同时,更多的媒体也开始了跟进的报道,挖掘出更多的内幕和信息,其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雅达利的《吃豆人》游戏,居然同样有500万张游戏卡带滞销。
雅达利的股票再次暴跌,而雅达利股票暴跌的连带效应也开始显现,不仅雅达利的母公司华纳股价受到极大的拖累,甚至所有与电子游戏相关的公司股价都出现了下跌,更开始向更上游的半导体产业和其他科技股蔓延。
而与此同时,很多买到了雅达利劣质游戏的玩家,纷纷涌向各种游戏零售店,要求退货,甚至有激进的玩家,在雅达利公司门口,打砸、焚烧他们手中的雅达利主机,进行抗议。
一个多月的焦头烂额之后,雅达利公司终于笨拙的开始给出了反应--裁员。两周时间里,雅达利大规模的裁员了1700多员工。
然而,这种断臂求生的反应,并没有能够挽救雅达利公司股价,雅达利最高时一度达到30亿美元的市值,在一个多月里,就下跌到了五亿美元以下。
这一个多月里,陈兵只是借着《电子游戏周刊》,点起了火头,然后就开始隔岸观火,静静的看着火势越来越旺,一发不可收拾。
而英豪游戏公司的策略也作出了极大的调整,在灯塔国市场,英豪公司几乎停止了所有的大规模宣传,原本在圣诞节假期搞的打折促销活动,也在到期后全面停了下来,只是依靠之前积累起来的口碑,维持着低调的出货。
雅达利大崩溃,主要发生在灯塔国市场,这场崩溃是真正的全行业崩溃,很多玩家由于对雅达利的不满,放弃了对对电子游戏产品的购买。
当这种雪崩式的行业崩溃发生时,所有的厂商都会受到冲击,英豪游戏也不例外。即使英豪游戏一直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口碑,但也无法在消费者心态崩溃时,逆市去推广自己的产品。
短短一个月之内,原本非常热闹的电子游戏产业一下变得非常的冷清,游戏零售店里再没有了前来挑选游戏的玩家。几乎所有的游戏机和游戏卡带,不分品牌,都全面陷入了滞销。
许多自己生产游戏卡带的第三方厂商,都想把自己的卡带进行减价大甩卖,以求快速回笼资金,但市场全无反应,原价20多美元的游戏卡带,即使只卖二、三美元,也没有多少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