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第一六三章 启航半导体设备公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三章 启航半导体设备公司(2 / 2)

五年听起来好象并不长,但80年代正是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期,能够提前五年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进行产业化,所占得的先机,可不是一点两点。

沪海后来被世人戏称魔都,素来是以城市现代化着名的,但此时也不过刚刚开始走上开放的进程,甚至连一个五星级酒店还没有,上海的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华亭宾馆此时才刚刚开工建设。

工厂的选址确定了之后,赵平要求的配套员工住宅用地,也很快就获得了审批,沪海大笔一挥,同样直接给予了1500亩住宅用地。

沪海在得知英豪有意来投资之时,对英豪也同样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专门派了一个小组前往了特区和香江,对英豪的经营状况、管理特色,都早就有了不少了了解。

英豪为员工兴建住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性的做法,无论是在香江还是在特区,英豪都已经建设了规模颇为庞大的员工住宅区。

有这些先例在前,当赵平向沪海同样提出要购买土地,兴建员工住宅之时,沪海没有丝毫的诧异,甚至觉得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

此时的沪海已经是有12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但城市建设却远没有如后世那般摊开大饼,大量的人口其实还聚集在后世的内环之内。

漕河泾整体处于后世的内中环之间,此时还是城乡结合部,土地还远不象后世那般稀缺昂贵,批给英豪的住宅用地,比工厂的选址还要偏远一些,其中甚至包含了不少的农田。

选址确定,其实只是陈兵在沪海布局的开始。一个工厂的真正根基,其实并不是占据的土地,兴建的厂房,安装的设备,而是大量聚集起来的人。

沪海的人才基础,此时是远远好于特区的,特区是从一个小渔村开始新建的城市,所有的人才都需要从其他地区流入、引进。

但沪海不同,沪海本就拥有1200万人口,而且拥有国内诸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沪海不仅每年有大量的应届生毕业,而且累计下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也非常庞大。

赵平这次过来设立的两个工厂,都是特批的独资企业,其中并没有中方的股份,两个工厂需要的人员,除了少数骨干可以从香江、特区抽调之外,大部分都需要从本地进行招聘。

相比于其他城市,思想仍然比较保守封闭,沪海一向以洋气着称,对于外资企业的接受程度也最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