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阳是明报的记者,明报是金庸老先生创立的报纸,虽然明报的早期,主要依赖老先生的武侠小说连载吸引读者,但到了80年代,明报已经成了以社论着称的严肃报纸,日发行量接近10万份。
林震阳是刚刚从实习记者得到提升,去掉了实习两个字,而他转正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报道香江的互联网。
互联网这个东西,对于大部分的香江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事务,甚至即使在灯塔,这个当今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其实也刚刚起步,仍然不被普罗大众所知。
年初的科研网可是港督亲自出面组织了开通仪式、两周前的香江城市网开通仪式,也是各大学与英豪公司联合举办,香江的媒体都有前往报道。
报纸的报道,是为了吸引读者的,互联网这个时候,还有些曲高和寡,远离民众,很多报社只是报道了一两天就偃旗息鼓了。
明报也相差不多,并没有找到深入的报道角度,恰好林震阳刚刚转正,手头的题材不多,干脆就让他负责深入挖掘一下这个互联网的题材,也算是练练手。
英豪已经开通了居民上网的业务,林震阳接手这个题材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申请一笔经费,要明报也去开通互联网服务。
这个时代,计算机还算非常的昂贵,一台286电脑的价格,要2万港币以上,再加上MODEM等上网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成本,就赶上了林震阳半年的工资。
这还是他身为记者,收入已经算优厚了,如果按普通人2000左右的薪水,差不多要一年的工资采购配齐上网的设备。
明报倒是舍得投入,批了这笔费用,不过这个能上网的电脑,却并不是给林震阳自己用,是给所有的编辑、记者共同使用的,只不过林震阳有一些优先权罢了。
林震阳第一次独立担纲一个选题,自然想要做出成绩来,从买电脑到申请上网服务,他都全程亲自在跑,这样他才有第一手的亲身体验。
林震阳拿着报社批的支票,直接就杀向了香江电话的营业厅,听说林震阳是办理上网业务的,一位客户经理直接将他代入了旁边的一间小会客室,并亲自为他进行解说。
这可是普通业务所没有的待遇,刚刚他在大厅里,看到有不少来办理移动电话业务的客户,可都是在服务台排队办理。
林震阳敏感的发现了不同之处,要知道移动通讯是香江最近的热门业务,而且一单移动电话业务的收费,远比办理上网要昂贵的多。
移动电话裸机就要4万港币,再加上入网费,预存话费,杂七杂八的配件,一笔业务的收费就要8万港币打底,是上网成本的三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