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果要在辽南驻军,粮草供给就是一个大问题,但现在登莱刚刚开放海禁,朝廷也刚刚拨款给官应震,让其修船募师,但这都需要时间,至于驻军,是要新设一军,还是要从辽东各镇调拨,这都得从长计议。”
刘一燝最先反应过来,但这事又耗费甚多,特别是如果皇帝要新设一军的话,那又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这话听得朱由校直头疼,什么从长计议,效率太慢了,商量来,商量去,还不是扯皮。
“不用从长计议,就在这里商量,早日定下来,细节你们慢慢定。”
“朕想了下,觉得此事可行,至于伱们说的驻军的事情,就从辽东、辽西各镇调拨,重新组建一镇完全可行。
至于粮草确实是大问题,官应震既然已经修船募师,半年时间也够了,再说登莱距离辽南也不远,完全可以向辽南运粮食了。并且杨涟的今年不是还要在辽东各地屯田嘛,也可接济一二。”
听到这里,众人忍不住互望一眼,刘一燝忍不住提醒道:
“陛下,屯田之事确实能够缓解辽东粮草供给,但辽东苦寒,粮食一年一熟,等供给那也只能到九月以后了。
原本镇江等地人少,粮草供应不用发愁,但一旦驻军,接近上万人在那边,对于辽东的粮草压力还是很重的,官应震这才刚到登莱,如果让他负责运输粮草,怕是压力太大了。”
“那官运为主,民运为辅呢。”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朱由校见他们不语,就拿出官应震建议重行开中法的奏疏,让张昶递给了他们。
“官应震不就想过一个好法子嘛,朕就觉得挺好的,你们为什么反对呢。”
众人心头一震,皇帝原来是在这等着呢,官应震这个折子年前内阁就票拟了,司礼监也批红了,怎么现在又重新提出来。
不过在场诸人都是心思缜密之人,突然联想起来昨天邹义被罢黜的事,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因为批红没有奏报,可能就跟此事有关系。
“陛下,开中法早就孝宗弘治年间就废了,全部折色成白银,户部太仓白银一半都仰赖于此,现在朝廷盐法已经改制为纲法,如果现在又重开开中法,对现有的朝廷“纲法”盐政必定有所冲击,到时怕败坏盐政。”